立即下载
以经济发展新成效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2021-01-04 10:06:55 字号:

以经济发展新成效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的主要目标,其中第一条就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首要目标的丰富内涵,确保“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奋力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有力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但必须清醒看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基本国情、立足最大实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只有一以贯之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是实现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深化改革创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质量效益逐步提高。2016—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6.6%,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6%;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15年提高28.9%;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3.1%。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我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突出。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十四五”时期,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经济长期向好基础,推动经济由大向强迈进。

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我国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已形成超大规模市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十三五”时期,我国积极扩大内需,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市场潜能不断释放,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42.4%。居民消费升级态势明显,2019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7.6%和30.0%,比2015年分别下降2.1和3.0个百分点;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0.1亿人次,比2015年增长50.2%。投资补短板、强弱项作用持续发挥,2016—2019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农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6.0%、15.2%、15.4%。同时也要看到,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居民消费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重点领域投资亟待加强。“十四五”时期,面对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发挥强大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投资空间,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

促进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是顺利闯关过坎、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十三五”时期,我国着力调结构促转型,大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日益凸显。需求结构优化,2016—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61.1%。产业结构优化,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4.3%,比2015年提高3.5个百分点,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2019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23%,比2015年提高0.17个百分点,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知识产权产出增长迅猛,2019年专利申请受理量比2015年增长56.5%,居世界首位;2020年我国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十四位,比2015年上升15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量子科技、超级计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等领域捷报频传,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循环不畅、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问题仍然存在。“十四五”时期,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促进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十三五”时期,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产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020年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制造业发展优势巩固延伸,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9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1.7%、8.7%,明显高于服务业整体增速。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产业总体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补短板、锻长板,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大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持续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不断提升产业体系完备性和现代化水平,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十三五”时期,我国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切实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6%,比2015年末提高4.5个百分点。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联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19年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2015年提高5.6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3.1%。同时也要看到,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待提升。“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高质量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逐步健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19年,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提升至第三十一位;截至2020年6月末,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突破1.3亿户。2019年,具有创新潜能的独角兽企业总数居世界第二,“三新”经济增加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3%。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2019年末,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2016—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5%,快于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障碍仍未完全消除,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还有短板弱项。“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作者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宁吉喆

编辑:莫夏倩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