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5月25日讯 (记者 王诗颖 )习近平总书记5月23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连日来在住湘全国政协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大家一致表示,在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面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结合履职特殊时期发挥特殊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内涵深刻,给人信心,催人奋进,为我们正确看待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信心定力。”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李微微说,特殊时期要有特殊的智慧和力量,越是困难大、任务重,人民政协越要奋发有为、履职尽责。
李微微表示,湖南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将通过政协云等多种途径,结合履职工作,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在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中,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有力有效地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要进一步深化推进“大调研”“大走访”“大回访”活动,持续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持续对惠企政策落实落地、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民主监督;要围绕实施兜底扶贫、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等深入调研、重点协商、集中议政,深入推进省市县政协委员集中帮扶深度贫困户工作。
委员们认为,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做好大团结、大联合文章,形成同心同行同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激励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全国政协委员,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兰香表示,作为政协委员,首要任务是要学习好、领会好、宣传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重点围绕经济强信心、民生抓保障、农业打基础、落实有担当献计出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尤其是要坚定统一战线特别是民营经济人士的发展信心,引导他们在困境中取得突破和新的发展,实现新的业绩。要进一步抓好“万企大走访、同心促发展”走访调研活动,组织统一战线更多力量下基层、进企业,更加近距离地有效服务民营企业,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持续深化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争做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坚定信心同心协力逆势图强再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要加强协同配合,增强政策举措的灵活性、协调性、配套性,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应。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张健深有感触,他说,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爬坡过坎,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中小微企业确实遇到了不少现实困难。但我们看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出台了系列强有力政策举措,以及所体现出的强大决心。接下来,就要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落细,让企业真正有获得感,坚定信心,同心协力,从当前的困境之中走出来。
半个月前,中联重科下线了全球首台纯电动汽车起重机,引领了工程机械领域电动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这既是对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的集结号。”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表示,中联重科将进一步居安思危,增强创新能力,用原创性、根本性的基础研究成果支撑应用技术创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信心,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省委副主委、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雷鸣强,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省委副主委、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国海对此感受深刻。
“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强大的信心和力量!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讲话,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和中央的部署,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发挥优势,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把各项经济工作干准、干稳、干实、干好。”雷鸣强说。
王国海表示,中小微企业是中国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和稳定器,吸纳了八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其中包括六成的大学毕业生,而保就业首先要保中小微企业。王国海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出,要多方定向“供氧”,分行业、分影响程度精准扶持、定向纾困,建立起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库”。
在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袁爱平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中国克服这次巨大危机和开创经济新局面的信心。
“我们有潜力、有空间,还有众多强有力的政策工具,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国家迎接挑战和开创新局面的底气。”袁爱平表示,只要加大创新,培育新的产业,创造更多的需求和经济增长极,畅通经济循环,形成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参与到国际经济循环体系中去,境内境外两个经济循环相互促进,就一定能够有效地实现“六稳”“六保”目标。
相关新闻: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编辑:莫夏倩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