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被广为转发、热议。一份文件引起广泛传播的现象并不多见。它一定是找准了问题,切准了人性的弱点,击中了思想上的痛点,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给力的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的国家全方位治理体系现代化一定是以人的现代化为前提和基础的。为此,这几年来,除了这个文件以外,还有不少文件都直截了当地指出了问题,并且落细落小到了人性上的问题上来。
之所以提“新担当新作为”,因为从严治党以来,尤其是中央巡视组巡视以来,有干部怕犯错、怕担责,进而不担当、不作为,成为一个“庸”者,成为国家治理、全面深化改革的“消极因素”。对此,这份文件才毫不客气地指出要“庸者下”。
新时代是需要每个人共建的时代,而党员干部是“关键少数”。“关键少数”出了问题,势必影响全局。要让党员干部敢做、敢当、敢为,势必要有纠错机制,允许失败;势必要淘汰能力不足者,处理有问题者。而在众多类型的干部中,最难对付的是“庸者”,即民间俗称的“庸官”,最怕的,尤其是青年党员干部在安于现状、疲于应付中无意识的“庸”了。这显然有碍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进而阻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为此,党和国家要减少“庸官”,个人要避免成为各个岗位的“庸人”,关键要靠内因起作用。
一是避免耽于玩乐的“庸”。按传统观点,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是部分年轻人的首要选择。所谓稳定的工作,在极少数人的意识里,往往意味着安稳的工作环境和能轻易应付的工作,同时,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自由时间用来玩乐,去追逐时下流行的“诗与远方”。
青年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马克思在青年时期便想通了个体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统一;处理好了现实(工作岗位)与理想(诗与远方)的关系。因此,为了祛除耽于玩乐的庸,必须要考虑怎么立足现实岗位,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摆脱经验主义,丢掉“应付主义”,在安稳、平凡中创新,寻找让工作变得完美的生长点。
二是避免受到挫折后的“庸”。在现实工作中,有干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绳”,遭遇一点挫折,便悲观失望,认为业绩受损,升迁无望,进而得过且过,忘了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本质。马克思﹒韦伯在《政治作为一种志业》的演讲中指出,志业政治家区别于职业政治家的是前者具有热情、责任感、判断力的品质。拥有持续的工作热情才会有破除阻力、障碍的动力;拥有责任感才会使人看淡一己的得失,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工作和自身发展“计长远”;拥有判断力,才能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以便及时调整心态,学会理性平和,以越挫越勇的精神,砥砺奋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无悔的业绩。
三是避免人生所谓到一定阶段后的“庸”。官场上曾经流行以年龄决定升迁的现象,导致有干部立下在多少岁之前赶超业绩,争取提拔的目标。目标顺利实现了,缓下来歇一歇;目标没有实现,则相信宿命论,认为到达的高度就此打止。还有的干部认为工作了几十年,已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提前拥有了退休的心态,能不干的事坚决不干;能少干的坚决少干。歇口气也好,宿命论也罢,都是静止、片面的观点,有违党的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远没有静止的高度,只有坚持不懈去攀登的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成效是显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这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大判断。这也是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硬骨头”,必须要带头去“啃”,将它们“咬下来”。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还进一步指出,广大年轻干部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年轻干部要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当前,如何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走出来,让改革释放出更多的效力,关键还在于广大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的发挥,需要他们时刻有破除思想上的“庸”的意识,凝聚敢做、敢当、敢为的共识,号召更多的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建立起最广泛的努力奋斗的统一战线,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中南大学)罗方禄
来源:红网
作者:罗方禄
编辑:朱婷劼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