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央媒眼里的湖南②丨新时代的奋斗者频获点赞的秘密
2018-03-05 14:44:00 字号:

  

 

  在《央媒眼里的湖南①丨大数据告诉你 2017年湖南如何精彩绽放》中,红网时刻新闻记者通过梳理2017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的头版和《新闻联播》的报道,在纷繁复杂的大数据中,搭建起频次、主题、地域和篇幅的四维空间,立体勾勒央媒眼中的湖南。

  关注了宏观数据后,今天深入背后的故事。因为,一种模式,一条路径,能够获得央媒的点赞和推荐,背后必然有足够的实践支撑。

  红网·时刻创意部出品 执笔丨张金东 许敏 制图丨彭婧

  No.1 多样扶贫经验获推广

  2017年2月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报眼位置刊登了“湖南张家界武陵源区杨家坪村”的脱贫故事,贫困户王作定通过搭载旅游快车,成功摘帽。而这也是《人民日报》三年来第四次在头版提到湖南的脱贫。

  类似的报道,其他央媒也有不少。2017年4月10日,《新闻联播》以长沙宁乡为例,介绍“互联网+扶贫”带来的叠加效应;9月28日,《光明日报》头版纪实报道湘西十八洞村,讲述村民龙先兰靠养蜂,即“产业+扶贫”,走向致富之路;12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以两代教师施贵海、吴忠碧扎根十八洞村为背景,肯定了教育对脱贫的深远影响……

  

 

  央媒对湖南的脱贫叙事,从不吝啬版面和时间。背后的原因,无非是湖南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之路。

  2013年11月,“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在湘西十八洞村正式提出。自此,以“精准”为导向,湖南各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摸索出了一条“四跟四走”的新路子——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具体而言:山清水秀的苗寨借“旅游”脱贫,能种植猕猴桃、黄花菜、有机茶的地方,靠“特产”致富,交通偏僻的乡村,先实施“基础设施专项扶贫”,联接了互联网的农户,转型“电商脱贫”……

  检验实践成效,有数据说话。

  数据显示:2016年,湖南减少贫困人口125万,洪江区和王作定所在的武陵源区率先摘帽,1053个贫困村出列;2017年,捷报频传,5个国家级贫困县和7个省级贫困县已经完成公示,目前进入下一环节,脱贫“摘帽”可期。

  借央媒的大舞台,湖南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往外传播,并走向全国。

  No.2 国企改革找准自身“style”

  2017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1031字,聚焦湖南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产业归位。

  国企改革,一直是经济领域中的重要话题,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如此背景下,为何湖南的国企改革经验能登上国家级媒体的头版头条?

  这显然离不开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国企改革的重视。

  梳理相关报道可以发现,湖南国企改革工作贯穿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2017年全年工作重心。从专程与18位履新的省属国企负责人谈心谈话,到两赴华菱钢铁调研,再到10天密集考察湘投控股集团、兵器集团、黄金集团等7家省属国企,杜家毫对此倾情关注、逐步推进。

  而一路走来,核心经验便是找准自身“style”,即夯实党建、聚焦主业。通俗一点说,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和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党的建设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以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推动国企回归主业、深耕实体。

  2017年,湖南关于“回归”的案例有很多:华菱集团“钢铁换金融”重组在“临门一脚”之际回到原点,重回钢铁主业;中联重科主动放弃环保板块,深耕传统的工程机械……

  

 

  这别具一格的改革路径给湖南带来重大利好。数据显示:至2017年年底,湖南省属监管企业资产规模达到7000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25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464%。收入、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可谓交出了近年来最好的成绩单。

  近日,湖南出台了《关于深化省属监管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可以预见,2018年湖南的改革将持续提速。

  No.3 “智能制造”底气足

  2018年2月6日晚,《新闻联播》以3’35”的时长,重磅推出“湖南智造”的新机遇、新成就和新气象。以30分钟的《新闻联播》来算,3’35”占了整个节目的1/10还多,足见分量之重。且这个时长还超过了2017年《新闻联播》任何一条关于湖南的报道,更显湖南智能制造产业的特别之处。

  湖南,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中部省份,如何能让“智能制造”领先全国?湖南以事实,给出了最好答案。

  首先是基础好。接受采访的杜家毫说:“(湖南智造业)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方面都有新的发展,还是有相当的基础。”超级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轨道交通,三张“湖南名片”已享誉全球。

  

 

  其次是敢创新。创新,一直是敢为人先的湖南人骨子里的基因。2017年,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面贯通,以及其他国内首台智造产品出炉,均是湖南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最佳注脚。

  最后是有方向。十九大后,湖南抓住长株潭及衡阳地区作为《中国制造2025》发展示范区的机遇,并把智能制造作为新形势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目标。无疑,这一清晰的方向将给湖南由“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的转变,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东 许敏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