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是一种诚恳的态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谦”是做人谦虚谨慎,是一种理性的自我约束。一个人要想获得精彩的人生,不能忘记对“虔”与“谦”的追求和打造。
听过多次励志报告,也看过不少名人自传,其中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大凡成功人士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几乎都会提到,成功没有别的窍门,就是要怀着虔诚、恭敬的心和谦逊、谦恭的姿态,将认准的事情认真做、坚持做。
“虔”是一种诚恳的态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也是一种用心和认真的作风。“谦”是做人低调,谦虚谨慎,不自高自大,不自吹自擂,是一种内在的涵养,是一种理性的自我约束,也是一种头脑的冷静与清醒。一个人要想获得精彩的人生,不能忘记对“虔”与“谦”的追求和打造。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成天盼望成功,要么希望一步登天、一夜暴富,要么渴望一举成名。然而往往也是这些人,对自己的承诺失信,对自己的选择游移不定,对从事的工作或事业三心二意,与人的交往缺乏真诚,没有半点“虔”的表现。在做人上,忘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古训,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听不进不同意见,容不下新生事物,自我陶醉,自以为是,没有半点“谦”的影子。这样的人犹如叶公好龙,不仅事业上难有成就,而且缺乏人缘、少有人脉,再美好的愿望也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也谈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里所谈到的“信”和“诚”,实则就是虔诚,指的是做人的真诚。战国时期,郭隗建议燕昭王以“谦”的态度求贤,认为如果对贤士以师事之,那么比自己强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将贤士以朋友处之,那么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对贤士以平常处之,那么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就会到来;但如果颐指气使,怒吼呵斥,那么招来的只能是厮役和奴隶。《尚书》谈到“满招损,谦受益”。后来,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提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所倡导的“虚心”,就是指做人要谦虚,不能狂妄自大、忘乎所以。
如果说以“虔”的态度为人经事是开启成功的钥匙,那么,以“谦”的姿态待人接物则是走向成功的马达。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首次被任命为官时,是低着头走路,再次被任命时,是弯下腰走路,第三次被任命时,身体像伏在地上,沿着墙边走路。这个描述虽略带夸张,但正考父以自己的谦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深受宋国几代国君倚重。“虔”与“谦”,是一个人的做人之要、立身之本和成事之基。每一个都要学会虔诚地关怀、虔诚地赞扬、虔诚地交流、虔诚地合作、虔诚地对待自己的选择,学会谦和、谦让、谦虚、谦逊、谦卑、谦厚,让“虔”与“谦”成为一种自觉,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美好的心理品质。
来源:红网
作者:肖凌之
编辑:闵美颖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