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幸福桂阳
2015-10-09 15:25:37 字号: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桂阳针对城乡差距大的现状,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村民主体两个作用,在较短时间内打造了一批美丽镇村,有力改善了乡村面貌、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为加快建成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荣获全省小康经济十强县第三名、全市三年绿化攻坚二等奖,2015年全市规范农村建房现场会在桂阳召开,被省委党校课题组誉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样本”,经验做法先后被2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推介。
  
  示范带动。桂阳是郴州面积最大的县,美丽乡村建设暂不具备全面铺开的条件,但如果几年下来仍是山河依旧,群众感不到变化,就得不到群众支持。示范是最好的引领,榜样是最好的说服。为此,桂阳摈弃以前撒胡椒面、面面俱到的做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出一批有特色、创精品的高标准美丽乡村。具体抓了三件事:一是出政策。先后出台《桂阳县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桂阳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方案》、《桂阳县规范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工作方案》等系列指导文件和实施方案,从规划、立项、财政、金融等各方面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条件;二是办示范。领导带头办点,既为全县作出表率,又为以后积累经验。比如第一批“六镇十村”去年6月正式启动,全部由县委常委联系驻点,通过高位推动、全力攻坚,镇村面貌在半年之内焕然一新,其中有2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2个镇分获全省生态镇、文明镇,7各村被评为市级以上文明村,为全县树立了标杆;三是抓推广。利用召开人大会议、政协会议、经济工作会议和其他大型会议时机,先后5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一把手、部门负责人和村支部书记到“六镇十村”参观考察,今年又推进新一轮“6镇22村”建设,并带动全县另外建成规范集中建房点98个,示范效应加快凸显,看得见水、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逐步成为现实。
  
  奖补拉动。虽说近几年桂阳连续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十强,但可用财力也非常有限。着眼这一现实,桂阳在制定支持政策时突出以下几项原则,努力把有限财力用到刀刃上。一是尽力不包干。整合移民、国土、住建等各类涉农资金,对示范镇村分别按1500至2000万元、300至500万元的标准进行投入,对能人捐资达300以上的村按1:1进行配套,对各乡镇的国有土地出让金进行预算返还,并明确财政投入用于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做到尽力支持但不大包大揽。二是先建设后奖补。即示范镇村必须按要求完成所有建设工程项目,县里组织验收后再拨付财政奖补资金,防止“拿了钱不办事、花了钱办不成事”。三是奖优罚劣。从后进单位掏钱,放到先进单位的口袋,罚多少就奖多少。在此基础上,鼓励各地开动脑筋进行筹融资,比如发动群众自筹、能人捐助,实行项目打捆争资、资产资源盘活等。这些政策一出台,就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参与,形成“财政奖、群众筹、能人捐、向上争、市场融”的多渠道投入模式。两年来,财政共投入2亿元,撬动各类资金近10亿元,切实激发了乘数效应,较好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创新驱动。美丽乡村建设,群众是主体。群众积极性高则事半功倍,否则就事倍功半。桂阳在这方面探索了一些好办法。在选点上,搭好竞争擂台。坚持“定量不定点”,创造性把群众积极性量化为具体指标,如拆旧面积、参与户数、产业基础、施工环境等,并明确只要符合条件,就不论镇村大小、离城远近均可报名,公开打擂、择优定点,哪个积极性高就选择哪个。两轮下来共有20个镇、123个村参与示范点竞选,发动群众超过10万人。在建设上,拓宽群众舞台。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村民建房理事会,并以理事会为纽带,把群众参与扩大到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形成了“旧房零补偿”由群众拆、“统一建多大”让群众定、“统一哪种户型”凭群众选、“承建还是自建”依群众愿、以理事会为主灵活招标等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在管理上,完善自治平台。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选拔支村两委干部的主平台,把其中涌现的农村致富能人、骨干带头人纳入重点培养对象。同时大力完善村民自治平台,进一步强化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议事公开,比如有的村把“谁家不肯拆除废弃房舍,村里就集体不参加他家的红白喜事”写进村规民约,用好“家法”、不违律法,做到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实现了全县无一户要求补偿、无一户上访、无一处闹场。
  
  上下联动。下动上不动,工作难落实;上动下不动,工作会落空。桂阳坚持县领导、部门、乡镇、村组四级联动,形成了责任共担、上下同频、奖罚同领的建设格局。责任同担。每个示范点均安排一位县领导、一个部门工作队、一名乡镇主要领导、一名驻村干部、一名两委主官,做到环环相扣、责任到人,并严格责任追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上下同频。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核,在每次推进会上对先进单位颁发“流动红旗”、对后进单位颁发“被动黄旗”,既表扬出彩、又红脸出汗,强化创先争优的紧迫感、争先恐后的荣耻感,确保上下同频共振、并指握拳、合力攻坚,切实扫除建设中的拦路虎。奖罚同领。将美丽乡村镇村建设纳入年终综合考核重要内容,作为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前三名的县领导、部门、乡镇、村组实行同奖,后三名同罚,并明确对环境不优、施工不畅的镇村予以退出示范队列,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予以“一票否决”,树立共荣共辱、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
  
  服务促动。按全市统一要求,把规范建房规划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并在全市率先配齐乡镇规划专职人员。去年5月,就按照生产区、生活区、文化休闲区适度分开又相对集中的原则,完成县乡村组全部规划编制,做到美丽乡村规划先行、建设服务配套跟进。一是基础建设配套跟进。配套推进水、电、路、讯、路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房屋立面改造18.7万平米,铺设步道砖5.4万平米、排污管网2.2万米,道路油化5.3万平米、硬化100余公里,安装太能路灯1.5万余盏,镇村面貌焕然一新。二是环境整治配套跟进。以空心村治理、生态绿化为重点,抓实“三清六改五化”工作。全县累计投入资金9500万元,完成改水改厕改厨4600余户,拆旧5000余栋10余万平米,新建农村保洁队伍100余个、垃圾池860座,添置垃圾桶1.3万个,新建休闲广场52个,镇村绿化10万余平米,基本消灭了可视范围内的垃圾和裸土。三是文明建设配套跟进。着眼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尽可能配套完善村民活动中心、宣传长廊、农家书屋、村卫生室、乡村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做到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同步发展,使美丽乡村软硬兼修、外美内实。目前,全县共有4个乡镇被评为市级以上文明镇,12个村荣获市级以上文明村、卫生村,18个村被评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乡风文明加快实现。
  
  发展推动。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扩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一是加快培育镇村特色产业。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要求,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发展生产,力争做到环境美、产业兴、村民富。目前已初步建成一批拥有生猪、油茶、粮食、果蔬、药材等特色产业的镇村,比如方元镇塘下村马巷组自然村的南方苹果基地,今年仅嫁接树苗就培育了20万株,产值达300万元,为村民开拓了一条产业致富路。二是大力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比如在“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西水村引入了总投资8亿元的融康乐瓜蒌庄园,较好促进了产村融合。全县现已建成省三星级以上休闲农庄16家,涌现出神农峰庄园、桥市度假山庄、九竹园农庄、奇秀山庄等一批现代休闲品牌农庄,每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可实现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三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规范运营、发挥作用。目前共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49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7家,市级示范社22家,县级示范社60家、规范社250家,居全市之首。同时,依托合作社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目前共流转土地10余万亩,建设规模基地30余个,带动近万户家庭增收。
  
  (桂阳县委政策研究室)

来源:红网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