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抢救,大力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城步县成立了民族文化挖掘保护领导小组,组织退休老同志、专家、文化站辅导员等各界人士,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走访等形式,对全县民族文化进行调查、收集、挖掘和整理,共收集各种山歌12万首、谚语1.2万条、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5000余个、民间音乐200余首、民间戏剧舞蹈50余个,编译出版了《情歌精选》、《城步苗族风俗歌集》等一批反映苗乡风土人情的小册子,制作了《庆鼓堂》、《挤油尖》光盘、录像等影像资料。将《城步苗款》编写成书,荣获邵阳市“五个一”工程奖,协助中国社科院民族语言研究所李蓝博士出版了《中国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语》,概述了苗族语言的发展演变,填补了湖南苗族语言空白,新发现的古苗文摩崖石刻群,为苗族在古代曾有文字提供了力证。邀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及相关专家学者对“杨家将”的诞生地和祖籍进行了实地调查,经多方努力,城步被命名为“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同时,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制定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全力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拯救和发掘,丰富了少数民族风情内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民族文化濒临失传的风险,推进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整体联动,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
注重创新,有效传承民族特色文化。广泛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人培训和党政干部民族歌舞培训班等系列活动,培训内容包括苗族歌舞文化简介、苗乡山歌、苗族舞蹈、木叶歌等。通过分期分批对县四大家领导、县直单位、各乡镇领导干部进行专门培训,城步县民族特色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得到创新并发扬光大,以城步贺郎歌格调为基础创作的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曾赴京演出,歌曲《苗家美》、《多情苗家妹》、《恋苗乡》以及舞蹈音乐《苗寨鼓舞》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油茶舞》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业余艺术观摩演出,《挤油尖》获得国家民运会和省民运会一等奖,《打禾鸡》获得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一等奖。“油茶习俗”、“贺郎歌”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城步吊龙”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湖南馆的开幕演出,并在湖南省第七届民运会上获表演项目金奖。特别是2010年,举办了“城步•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表演,集中展示了城步苗族文化的鲜明特色和时代风采,展现了城步的民族风情和文化魅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以此引导各民族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以认识增强理解,以理解促进尊重,以文化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丰富载体,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城步十分注重建设民族文化,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民族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了青少年培训基地、老年艺术活动中心、诸葛城文化长廊和以儒林广场为中心的文教区,实现乡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城乡全覆盖。并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打造了民族文化浓郁的20个特色村寨,其中长安营乡大寨村、丹口镇桃林村、边溪村、儒林镇清溪村、汀坪乡横水村等五个村寨,已进入“十二五”期间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实现了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互相促进。依托日益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积极搭建平台,每年举办各种大型文化体育活动达20次以上,组织文艺演出和送戏下乡700多场次,基本做到月月有活动,节假日有竞赛,让群众演绎文化、尽情享受文化。同时,积极组织参加“欢乐潇湘”文艺活动,排练的10个节目有5个节目获奖,其中苗族舞蹈《魅力苗乡》获邵阳市一等奖、全省优胜奖,城步县文艺创作和演出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特别是为了发扬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城步已经连续举办了17届“六月六山歌节”,山歌节已成为全省知名节庆品牌,成为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平台,展示了苗乡独特文化旅游资源,取得了以文化展现和塑造民族形象,以文化提升民族地区综合实力的良好效果,塑造出一张“生态城步•魅力苗乡”的靓丽名片。
来源:红网
作者:刘泉
编辑:闵美颖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