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十八大作出了重大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践行宗旨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
要全力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虚事做实、把实事做好,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努力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一是要放下“架子”。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从思想上放下“官架子”,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真正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贴心人,群众才能相信你,才愿意与你讲真话,交真心。在群众中开展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行为上要摆脱那种谈理论、讲大话、摆官谱的坏作风。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真心关心群众疾苦,热心为群众办事。在工作中,要始终带着浓厚的感情去对待群众,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工作始终。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交心谈心,倾听群众呼声和诉求,关心群众疾苦,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自觉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力争做到人民心中的好公仆。
二是要接“地气”。接地气就是要迈开步子、俯下身子,走出办公室来到群众身边。既要“深”入基层,也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不仅“身”到,而且要“眼”到、“脚”到、“心”到。要把人民群众当作亲人,融入群众中间,了解群众所需所求所盼,听取意见建议,赢得群众理解和信任。在工作中,群众欢迎、拥护的事,要诚心诚意、不折不扣地谋划好、落实好;群众反对的事,不能急于求成、强行去推,粗暴以对,要循序渐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群众所盼与干部所想、群众所忧与干部所能、群众所求与干部所做相互统一。
三是要办“实事”。要真心实意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把事情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决不能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及花架子工程。一定要顾全大局利益,公私分明,不徇私情,不搞特殊化,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依法办事,公开处事,公平理事,廉洁做事。要做到凡是涉及群众实际利益的事情,再小也要尽力办;凡是对群众有利、能调动群众积极性的事,即使再琐碎,也要不厌其烦地做好,真正让群众感到我们党“行为人民所信,利为人民所谋”。要把关心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把群众的困难和冷暖放在心上,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群众哪里有困难,党员干部就出现在哪里,多办为群众“雪中送炭”的事,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刚性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关键在于着眼长远探索长效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使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一要加强“为民”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最为崇高的价值取向。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认识到联系群众是“最大优势”、脱离群众是“最大危险”、伤害群众是“最大罪孽”、服务群众是“最大责任”,而且要认识到顺应民意、尊重民权、化解民忧、维护民利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党性所需;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人本理念、“发展依靠人民”的工作理念,不断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和实践自觉,以敬畏之心面对群众,以感恩之心对待群众,以赤诚之心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二要在健全完善群众评价制度。要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既有正面导向又有反向制约、既有激励措施又有惩处办法”的原则,逐步构建针对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强的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配套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监督检查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奖惩问效机制,把对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评价权交给群众,把是否获得群众认可作为检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把群众口碑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工作优劣的重要依据,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眼睛向下、立足实际、埋头苦干、服务群众,着力解决少数干部中存在的“思想上背离群众,工作上远离群众,生活上游离群众”的现象。
(作者纱中共城步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来源:红网
作者:黄进录
编辑:闵美颖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