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生活才能深入人心
2014-02-20 16:00:16 字号:

  一种价值观念在多大程度上被认同,最终要看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占据多大分量。“三个倡导”要成为人人追求向往的道德风尚,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融入日常生活,实现核心价值理念与实际生活世界的无缝对接。

  从人的精神需要出发,构建共有的价值理念,是一种道德追求攫取人心、获得认同的关键。翻开人类的精神文明史,那些源远流长、产生广泛影响的精神信仰,无一不是从人的精神关怀入手构建起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嵌入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儒家思想,就是从个体的“修身”入手,衍生出一整套家国天下的伦理体系;受众广泛的佛家教义,对很多人的吸引力正是生发于对生老病死的精神关切。这些道德信仰提供的答案未必都对,但它们关注人、贴近人、从人出发的践行路径,无疑揭示了传扬价值理念的一般规律。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日常的价值诉求是最佳切入点。我们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那些抽象的价值观念,只有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感受相互触碰,才能获得内心深处的真正认可。对国家富强的体认,往往在一些个人亲自参加的仪式与活动中得到增强;就学、就医、就业过程中那些或明或暗的身份歧视与差别对待,激起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强烈期盼……无数事实证明,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点滴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思想深处的价值观念最牢固、最坚定,最容易内化为个人的道德信仰和人生信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循,其要义就是要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出发,把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建立在日常生活体验的坚实基础之上。

  核心价值观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一位位百姓身边的“最美人物”、“平民英雄”,将无形的核心价值观念化为了可知、可感、可学的具体人物,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大使”。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最易感动身边人。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中国好人”、“山东好人”,登上善行义举“四德榜”的千万群众,常常是人们身边的同学、朋友和乡亲,他们多数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点滴积累的善行,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付出,亦或危机关头一次向善的选择,但正因如此,他们的事迹才显得真实、动人,可学、可信。核心价值观要融入生活,就要多宣扬、多挖掘这些百姓身边的道德楷模,以激发起更多人对真善美的向往,激励人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践行核心价值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际上,日常生活的每一个侧面,都可以成为对接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人们举行各种仪式、典礼、活动时对各种礼仪礼节的学习,在与建筑的互动中感悟到的“场所精神”,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都是接纳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通道;生活中打动人心的那些新闻、书籍、音乐、电影等各类文化产品,都是传递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载体;在“四德工程”实践中那些张贴在村居路口的“养老榜”、“爱心榜”、“好人榜”,其来源都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个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助人为乐的故事。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就要善于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核心价值观有效对接,不断探索核心价值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形态与践行路径,找准人们思想感情的契合点,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