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胡伯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2014-01-13 10:21:33 字号:

  湖南人好学成才是出了名的。湖南农村的人力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将其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本,对于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书写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湖南篇章,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结合本职工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课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和深入思考。

  基本情况

  到2011年底,全省人力资源总量达到5435.43万人,其中农村人力资源达2984.05万人,占54.9%。其中,三成左右的农村劳动力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达70.89万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第一,工作机制逐步健全。省委、省政府成立了4个相关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学历教育。第二,工作平台基本建立。形成了以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为主体、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了以县级农广校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民办培训机构等为补充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体系。第三,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人社部门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扶贫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农业部门大力开展“绿色证书”发放、“绿色电波”入户、“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和“阳光工程”,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和素质的提高。

  主要问题

  随着调研的深入,笔者发现,要开发和运用好我省农村人力资源,就必须认识和正视如下几个主要现实问题:一是素质偏低。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和农村实用人才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占33.46%和29.08%,七成左右的农民工不具备任何职业技能。二是结构不优。在技能型人才中,具有高级以上水平的不足三成;在农村实用人才中,没有技术等级的占97.38%。三是分布不合理。在省外就业的农民工占69.27%,留在本省农村的仅有300万人左右,回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不到5%。四是认识不到位。各级各部门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被动。五是投入不足。经费投入以向国家部委争取为主,地方财政投入很少。六是开发效益不高。职业技能培训整体层次偏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大多为种植和养殖业,急需的经纪人、市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训很少。

  供需分析

  了解和掌握供需动向,是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一环。从供给看,我省农村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在2010年出现拐点,人口红利将在2020年前消失。从需求看,到2020年,我省城镇化率要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还需将约950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同时新农村建设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由此可见,全省农村人力资源供给将逐步减少,而需求则量增质升。目前约有930万农民工在省外就业,绝大部分为青壮年劳动力。为满足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并引导一部分农民工回到省内创业就业。

  对策建议

  要确保湖南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努力将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一要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实施优先发展战略。二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人力资源合理分布。三要大力实施“一人学一技”、培养“百万能工巧匠”、造就“十万营销能手”、培育“万名经营管理者”、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程。四要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整体开发、高端引领,以用为本、服务发展”的原则,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体制和机制作出相应调整,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师带徒”、“亲帮亲”的开发模式。五要强化保障。切实加强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经费、设施建设等保障;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作者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伯俊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