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毛泽东军工思想的伟大建树
2013-12-25 10:22:08 字号: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众所周知,毛泽东作为伟大军事家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军事战略领域。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现在终于可以撩开建国初期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军工建设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毛泽东在军工领域鲜为人知的伟大建树。

  在独立自主关键问题上寸步不让

  独立自主原则不仅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毛泽东军工思想中最突出的特质。在1950年徐向前率中央兵工代表团赴前苏联之际,毛泽东反复嘱咐他,要学习苏联,把先进技术拿到手,自力更生,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然而两国的合作并不平坦,合作当中他们试图要求在中国建设长波电台,并建立联合舰队,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觉。当时两国间的军工高技术合作正进行到紧要关头,此时中止合作,将给中方造成巨大损失。但为维护国家主权,毛泽东毅然决然拒绝了苏方要求。由此可见,在建立我国独立自主军工体系这个关键问题上,毛泽东不仅有高度的警惕性,而且寸步不让。

  创造性地将核武器视为防御性武器

  建国之初,我国就确立了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这种战略同样体现在毛泽东的军工建设思想之中。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本来是进攻性武器,但是毛泽东却创造性地将其视为防御性武器。他认为,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浪潮之下,核武器在战场上使用并不现实,造得越多越不会使用。毛泽东在军事工业布局方面也是坚持积极防御的原则,他倡导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意图是在被敌人分割的条件下,中央仍然拥有西南、西北等稳固的大后方,能够坚持长期作战,而各省拥有各自的后方也能开展独立作战。这在当时,可说是一种独特而又先进的基于敌人大规模入侵的战略性防御设计。

  提出了枕戈待旦的军工战备思路

  建国初期,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较为恶劣,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的军工战备意识非常强烈,他提出了枕戈待旦的军工战备思路,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建设好军工体系,为抗击敌人侵略提供坚强后盾。他的这种战备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展军工建设;二是对在军工领域的投入不惜代价。除了在尖端武器方面不惜代价、强调进度之外,对三线建设的进度毛泽东也抓得很紧,他要求在三五年内把三线建设搞起来。对某些沿海省份和二线省份没有积极搞三线建设,他进行了严厉批评。毛泽东还多次表示,对于三线建设的投入不存在浪费。

  毛泽东军工思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毛泽东认为,中国即使全力发展核武器,也很难赶上美苏两国的规模。不过,毛泽东虽不主张大规模发展核武器,却并不代表他对核战争缺少心理准备。他的策略是依靠人民战争战胜敌人,为此他多次要求以轻武器武装广大民兵。在他指导下,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形成了抓尖端武器、带动常规武器的不对称军工建设方针。正是这种不对称的武器发展思路,使我国在那种险恶的国际环境中,能够有效遏制敌对国家的侵略意图。毛泽东的军工思想,不仅给那个年代的军工建设指明了方向,其实,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首先,独立自主的军工建设原则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离开这一点,就会受制于人,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制造先进的战斗机和军舰,发达国家是不会卖给我们的。其次,强烈的战备意识和分散的军工布局思想必须长期坚持,这有利于我们降低军工建设的风险,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第三,在我国高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的情况下,采取不对称的军工发展思路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方面我们就要重点发展,以确保战备训练和发生局部战争时的安全运行,确保我军能打仗、打胜仗。

  (执笔:省湘学研究院博士 王安中)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安中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