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破除“官本位”仍须努力
2013-10-28 10:09:08 字号:

  “官本位”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长期、多方面的,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及其制度体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从当前实际来看,官员权力过大、“灰色”利益过多,缺乏有效监督而引发的官场“富营养化”是催生“官本位”意识的关键因素。

  破解“官本位”意识,是一项复杂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多管齐下,常抓不懈。当前,关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科学配置权力,优化权力结构。一种权力结构,如果本身配置不合理、不科学,导致权力过于集中,甚至产生畸形,就很难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加以规范、有效管理。科学配置权力,优化权力结构,重在三点:一是科学“分权”。要适当分解行政部门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使决策职能、执行职能、监督职能由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行使,努力形成不同性质的权力既相互制约、相互把关,又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结构,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独揽和权力滥用现象发生。二是科学“厘权”。公权力与其他市场主体争夺利益,就会丧失主持公正的能力。要围绕权力归属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界定权力职能,明晰权力边界,使公权力成为有限的权力、为人民服务的权力,使公权力真正成为“公共”而非部门的权力。同时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越来越发挥作用,让社会组织在管理中越来越发挥作用。三是科学“控权”。按照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原则,建立决策跟踪、问责、纠错和反馈机制,从“重权轻责”向“慎权重责”转变,防止有利可图的争着插手,无利可图的相互推诿。

  健全反腐败机制,打造关住权力的“铁笼子”。“官本位”的本质是“权本位”,是对权力的崇拜和权力使用的异化。权力是柄双刃剑,仅靠自我约束,缺乏有效监管,就易于滋生贪污腐败。不科学、不完善、不到位的权力监管机制是“纸笼子”,关不住权力这只猛虎。把权力关进“笼子”里,首先就要打造一个密不透风、坚不可摧的“铁笼子”,坚决斩断“权力——利益”的链条。一是完善用权的防范机制。深化改革,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民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二是强化滥用权的惩戒机制。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惩治腐败、教育干部的重要手段。适当加大惩戒的力度,对贪官污吏保持恒常不变的强大威慑力,坚持有贪必反,既打“老虎”,又打“苍蝇”,从总体环境上形成不敢腐败的氛围。三是健全用好权的监督机制。要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利益表达的制度平台,努力建构起反应灵敏、沟通快捷、运转高效的利益诉求机制,真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树立正确的为官导向,给“官本位”降降温。职位和利益是“官本位”的命根子。解决“官本位”问题,要从这两点上对症下药。一方面,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体系,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围绕“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进行深入研究,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客观公正地看待干部,科学准确地识别干部,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以分取人的做法,保证那些扎扎实实为群众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干部能够进入组织选拔的视野。另一方面,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利益导向。做官别想发财,发财不要做官。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待遇水平在社会比较中并不占优,政府公务员并不是大多数人的理想职业。立足当前国情,防止和根治“官本位”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科学调整和优化官员与其他职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将公务员的收入稳定在社会的适当水平,并使其“阳光化”,坚决杜绝“灰色”收益,从利益分配层面引导社会形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官民一致、以民为本的理念。

  激发社会活力,拓展人的价值实现途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曾出现两次公务员下海经商热。后来很多“下海”者又“上岸”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业环境发生变化,很多创业者感到与当公职人员相比已不占优势。实际上,尊重社会多元,倡导自主创业,拓宽人们获取物质财富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是消除“官本位”的有效渠道。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个人发展的合理追求相结合,通过制度设计,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营造鼓励和支持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公务员和非公务员之间,要逐步探索职业身份转换、人员交流的路子,教授可以从政,官员可以教书,民被选上是官,官员落选就是民,退休后的待遇也相互接轨。当官员不再成为一个稳定的、终身性的、“富营养化”的特殊社会群体,无论对于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和能力,还是对于破除“官本位”意识,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陈燕楠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