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认清经济回暖的“成色”
2013-10-24 17:18:19 字号: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要坚定信心;在经济稳中向好时,也要保持清醒头脑。要看到当前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发展还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任务仍很繁重。

  ——10月18日李克强总理所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

  国家统计局上周发布了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延续着7月以来的回暖趋势,三季度GDP实现同比增长7.8%,较上季度反弹0.3个百分点。数据一出,各方评论好像吃了“定心丸”一般大呼完成全年增长目标几无悬念。然而数据是数据,现实是现实。中国经济是否从国际和国内的多重压力中真正实现全面回暖,谈这个似乎还为时尚早,更何况“回暖”之外我们最应关心的仍然是长期稳定的发展。

  “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然而数据背后却有着现实的逻辑,在这一轮“稳增长、调结构”之中,我们依然面对着“增长虽稳,结构难调”的尴尬。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920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2%,成为本次经济回暖的第一主力。而消费相比2012年的式微和居民收入增幅的收窄,都令我们不得不警惕。认清经济回暖的“成色”才能更好地寻求稳定发展的动力。

  投资依赖:愿望与现实的冲突

  中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7.8%,其中固定资产(如铁路和房地产)投资所带来的效果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份额占到了56%。中央政策多年来一直努力引导经济再平衡、以释放更多消费,并已朝着这个方向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过去几个月里,不得不求助于投资,以化解经济增长放缓的现实风险。

  不仅如此,三季度由投资拉动的增长反弹很可能会在进入明年之后失去后劲。“第四季度将保持较为强劲,但没有第三季度那么强劲。更令人担忧的是明年。预计信贷将不会继续支持经济增长,”摩根大通经济学家朱海滨这样对记者说。

  2013年年初中国各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放贷激增,可以被看做经济增长出现起色的主要解释之一。2013年前五个月,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增长52%。过去一段时间里,分析师和投资者对信贷激增未能带来更加强劲的增长表示出了的担忧现在被证明并不成立。贷款资金只是花了一些时间才转化为实体经济活动。“信贷增长的影响一般会有两个季度的滞后期,”朱海滨表示。

  按照这个逻辑,瑞银经济学家汪涛表示,自年中以来的信贷增长放缓(目前的同比增幅接近20%)应当会在未来几个月产生影响,导致经济增长略微趋软。此外,不断加重的债务负担也将拖累经济增长。(半月谈网)

  各地发布三季度经济数据 沿海省份多重回投资轨道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后,各省份陆续晒出自己的“三季报”,截至10月22日,已有15个省份发布了自己的“三季报”,其中,天津以12.6%的增速领跑。除了北京,其他省份的增速都超过全国水平。从已公布的省份来看,沿海的走势相当平稳,广东、浙江、福建前三季度的增速与上半年和一季度均持平。而这背后,我们无法忽视投资的作用。

  广东与江苏关于中国经济“霸主”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今年广东能否保住“老大”的地位,“三季报”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广东省统计局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定,前三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达到4.45万亿,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累计增速与第一季度、上半年持平。与22日公布数据的江苏省相比,在前三季度的地区生产总值上广东仍领先江苏超过2500亿。

  在外贸出口难以再现过往那种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后,广东靠什么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和官员均表示,外贸对广东经济的驱动力逐渐减弱,今年以来广东主要是靠加大投资、拓展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广东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41.55亿元,增长18.2%,增幅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广州南沙完成投资160.64亿元,大增56.8%,珠海横琴完成投资139.75亿元,增长8.0%;深圳前海建设有所加快,完成投资15.18亿元。

  “去年以来签约南沙的很多央企和地方国企项目,今年逐渐落实动工,所以南沙才有这么高的投资额。”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告诉记者,今年初开始广东各地都加大了投资的力度,这也是目前“保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不过,即便加大了投资的力度,广东在投资总量上仍然远远落后于江苏。前三季度江苏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10.8亿元,比广东多出了1万亿以上。

  沿海重回投资轨道

  不光广东转向了投资驱动,其他沿海省份对投资的依赖程度也在加大。浙江省统计局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261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8.3%,增速与上半年、一季度均持平。

  与广东相似,浙江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来自投资。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47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1%。其中,项目投资10410亿元,增长23.9%。

  广东与浙江这两个省有很多的相似性,两省的产业结构十分相似,市场发育度和外贸依存度都很高,过去很多年两省对投资驱动的依赖度都比较低。这两个省份的经济走势如何也是外界评判整个宏观经济走势的“风向标”。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原来是靠外贸出口拉动,现在看来外贸是靠不住了。”彭澎说,粤浙的选择说明我国目前调结构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原来理想的模式是通过调结构最终走向需求拉动,现在转变为了保增长不得不靠投资来替代出口,“现在基本上三驾马车只靠投资,这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结构显然是有点冲突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投资拉动还有部分是来自房地产的拉动。第三季度,尽管广东第二产业增速有所放慢,但第三产业在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业的带动下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填补了第二产业的空缺。数据显示,1~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高速增长30.5%和48.1%,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2.1%,拉动GDP增速0.7个百分点。

  “广东和浙江这两省外贸依存度比较高,市场活跃度最高的省份都要依赖投资拉动,其他省份就更可想而知了。”彭澎说,这种靠投资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投资驱动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因此明年的经济增速有可能进一步往下走。

  广东省统计局也分析指出,目前广东外需仍较疲弱,国内商务消费和餐饮市场仍较低迷,实体经济投资相对不振,房地产投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现代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增长点尚未形成。

  其他省份也存在类似的隐忧。在中国鞋都——福建晋江,尽管三季度该市工业数据有所回暖,但在熟稔当地经济的华侨大学工商学院副院长陈金龙教授看来,目前晋江几大传统服装、鞋帽的转型升级感觉并不是太快。这些产业如何在品质、附加值上进一步提升,正遇到一些瓶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林小昭)

  

{Ky:PAGE}

 

  认清经济回暖“成色” 夯实企稳回升基础

  在宏观经济政策发力和国际大环境改善的双重作用下,三季度中国经济显现出“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积极变化,但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较多,企稳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

  多数指标趋于改善 经济的活跃度增强

  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好于二季度、好于上半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表现在: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指标一致向好,速度、结构、效益同向改善,企业景气度提升、信心增强、预期向好……

  特征之一,经济扭转了前2个季度持续下滑的态势,同比、环比增速均稳中有升。三季度GDP增长7.8%,分别比一、二季度回升0.1个和0.3个百分点。从环比增长情况看,提升势头更为明显。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三季度环比增长2.2%,与一季度环比增长1.5%、二季度环比增长1.9%相比,明显有所加快。

  特征之二,就业市场继续保持稳定。解决就业问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之一,数据显示,前3季度城镇新增就业继续增加,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加525万人,增长3.1%。

  特征之三:企业去库存化成效明显,工业品市场供求关系有所改善,为下阶段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较大规模的产能过剩是工业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

  今年以来,国内外市场的硬约束和调结构、转方式的政策要求,迫使企业不得不适当压缩产能、大力促销以求生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幅从3月末的8.8%、5月末的7.1%下降到8月末的5.7%。与此同时,反映工业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一改长时间持续下降的局面,呈现出环比价格上升、同比价格降幅缩小的新变化。

  特征之四,国际市场暖意渐浓,我国对外贸易渐见起色。从国际市场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经济向好的地域在扩大,从最初的美国星星之火逐步扩展到欧盟、日本;二是经济好转的领域在拓展,从金融市场的企稳到经济止跌回稳、投资消费出口升温以及就业市场的改善。

  与此同时,从反映我国出口先行状况的指标来看,工业出口交货值尽管总体增速不高,但连续3个月加快,7-9月分别增长2.5%、3.5%和5.9%;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7-9月分别为49%、50.2%和50.7%,逐月回升,连续2个月重回50%的景气临界点以上。

  此外,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增长的加快,从另一个角度,也印证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状况的好转。其中,财政收入增速从1-3月的6.9%、1-6月的7.5%加快到1-9月的8.6%。

  转型升级仍在爬坡 稳定增长不宜追高

  从四季度经济走势来看,尽管还存在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同比增速甚至不排除由于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而出现回落,但总体来看,继续保持稳定向好的可能性较大,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可望如期实现。

  有利的方面,一是稳增长的政策效应仍在持续显现,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房地产、汽车等支柱产业稳定较快增长,以网络为依托的新经济增长点正在逐渐形成。

  二是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和经济增长区间内,增长的结构在改善,增长的质量在提升,增长的可持续性在增强。公款消费得到有效抑制,节能环保意识空前增强,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长更加实实在在,增长基础的稳固性在增强。

  三是国际市场回暖迹象更加明显。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尽管总体经济增速仍然偏低、势头仍较弱,但基本都走上了持续增长的轨道。其中,美国经济环比折年率,一、二季度分别增长1.1%和2.5%,三季度预计增长2%;日本经济一、二季度环比增长1%和0.9%,三季度预计环比增长0.6%;欧元区一季度环比下降0.2%,二、三季度环比分别增长0.3%和0.1%。

  不利的因素,一是内需增长动力仍然偏弱,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足。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5.9%,与去年同期55%的水平相比,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如何拉动居民消费,弥补公款消费下降的不足,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有效购买力是重点之一。今年以来,尽管城乡居民收入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但相比去年同期而言回落明显,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回落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6%,回落2.7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仍较大,突出表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产值有增长但利润稀薄。

  三是世界经济仍存在较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一方面,美联储削减量化宽松政策已箭在弦上,不可避免地将对国际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及资本流动产生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对新兴市场的影响将更为明显;另一方面,与多数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有所加快的格局不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乏力,经济增速明显低于前几年;四是9月份工业、投资、消费等部分经济数据走势有所回调,四季度经济走势如何尚待观察。

  无论从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现阶段资源禀赋的支撑条件来看,还是从保就业、保稳定、确保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要求来看,下阶段保持7%-8%左右的经济增速都是合适的、可接受的。

  目前离年底只有2个多月的时间了,由于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目标,一些地方甚至提出了“大干四季度”的口号,这是需要特别加以注意和防止的。不以GDP增速高低论英雄、着力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是新时期新政府的新要求、新理念,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时代特征、顺应民意民心的必然选择,决不能重走“不顾客观实际、盲目攀高求快”的老路,各地制定明年经济发展目标时要更加符合实际,为经济转型升级预留空间。当前重在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完善细化配套措施,使政策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此外,企业要转变观念,顺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苦练内功,浴火重生,而不能坐等外在大环境的改善,寄希望于新一轮刺激政策。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靠创新谋发展、向质量要效益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统计局网站)

  提高经济内生增长能力

  在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措施推动下,中国经济基本面有所改善,三季度经济运行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如何把好的势头保持下去?怎样让改革的红利进一步释放?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四大要求,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以政策兑现为目标,毫不松劲抓落实;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继续深化改革;以塑造竞争新优势为导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等四大要求。

  “这些要求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非常清醒的判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从目前看,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向好,但是基础并不稳固,特别是在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的形成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会议明确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深化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既是着眼当前,又兼顾长远,非常重要。

  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8%,较上季度反弹0.3个百分点,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认为,经济回升,离不开今年以来政府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年中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密集出台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等一系列措施,为经济平稳运行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给社会和市场带来积极地预期和信心。

  “然而,从相关数据也看出,投资超过消费成为经济第一拉动力,可见经济依然属于靠投资拉动的固有发展模式,未来调结构、促改革任务艰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张立群认为,政府的投资活动发挥很重要作用,但企业发展的动力还不够强劲。下一步,除了应让政策措施尽快“落地”,稳定来之不易的积极向好的市场预期与社会信心外,更重要的是用改革的办法调动市场力量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积极性,为企业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包括通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环境,改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转变发展方式等。

  “在宏观稳住的基础上继续放活微观,引导企业提升自身能力和发展水平,整个经济增长的基础必然稳固。这些,都需通过改革的办法来实现。”张立群说。

  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缩小核准范围,把投资决定权更多留给企业。至此,新一届中央政府已在半年多内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21项。

  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其佐认为,从已经推开的包括简政放权、贸易投资便利化、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改革可以看出,继续推进市场化是本届政府改革的方向。可以判断,下一步将有更多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的改革措施出炉。

  此外,张立群认为,从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可看出政府对经济长远发展的考量。“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和政策到位,可以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等,扩大内需增长潜力,扩大经济结构变化带来新的增长空间,为未来发展奠定更广阔的基础。”他说。(半月谈网,记者 张辛欣 王宇)

来源:半月谈

作者:张辛欣 王宇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