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哲学研究中的党校意识
2013-09-16 14:07:30 字号:

  党校是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阵地,树立强烈的党校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注重发挥党校优势,是每位党校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持“党校姓党”,发挥其阵地熔炉作用。既不能把一般学术问题简单政治化,更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学术问题,既要学习高校、社科院注重学术性研究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注重宣传性、实践性、对策性研究的优势。

  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理论研究的目的全部在于应用,在于指导现实的实践,这就需要针对现实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其间,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不断展开、深化、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实践中展现其魅力,在解决实践矛盾中丰富自己的理论内蕴,在拓展社会实践领域与回答实践不断提出的问题中得以开放性地发展。党校正好处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我们背靠整个理论界,而面对着来自各个实践领域的各级领导干部,以及他们带来的各种重大现实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从问题着眼对理论本身进行反思,这正是党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有利的生长点,因此,我们党校系统应力求在这个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牢固树立学科意识。党校系统的哲学工作者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负有重要使命,我们必须以对党和国家事业的责任感和对党校事业发展的使命感,深入推进党校系统哲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工作,这就要求哲学工作者在具备广博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专业化的学科支撑。打铁还需自身硬,多读书,尤其是多读经典,才能夯实学术根基。

  牢固树立大众意识。马克思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我们的研究成果要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必须树立大众意识,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把脉真实生活,聆听大众心声,深度思考分析;同时,还要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让人轻松理解。立足于实践开展研究,在生动的实践中形成思想,在现实的问题中凝练语言和文字,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思想,我们的讲话和文章才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引起群众共鸣,激发群众干劲。理论工作者应当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在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使我们的思想和语言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解决问题。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董振华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