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障工作力量。建立和坚持了三项制度:一是县级领导牵头负责制。精心遴选了30个重大项目,每个项目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服务班子强力推进,做到了全县“四大家”班子成员和县直主要职能部门人人有担子、个个有责任。二是定期调度制。县委县政府、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挂包县级领导对项目实行月、旬、周三级调度,及时解决问题、上劲加压,并坚持每月看一次现场、向全县通报一次进度。三是“一票否决”制。把项目建设作为“赛马场”,将项目建设纳入到县级领导、县直部门的岗位考核内容,半年度未达到时序进度的,予以黄牌警告,年底完不成任务的,联系项目的县级领导、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不得评先评优。通过以上措施,切实集中了力量,形成了合力,全县上下抓项目的节奏明显加快、作风明显转变,确保了签约项目快速落地、在建项目全面提速。
二、保障要素供给。着力突破三大瓶颈,确保项目用地和资金及时到位。一是突破征地拆迁瓶颈。对征拆补偿标准进行了适当调整,进一步规范了补偿标准、程序和方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征拆阻力。同时,强化乡村两级和部门的工作责任,司法机关及时介入,征拆进展顺利。半年来,共拆迁房屋152户,完成腾地2700亩。二是突破用地报批瓶颈。在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做活土地经营开发的同时,加强项目前期调度,安排精干力量常驻省厅,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上半年,共落实用地计划1500亩,保证了项目建设需要。三是突破建设融资瓶颈。加强融资平台建设,新组建了4大融资公司,全县融资平台已达6个。加强政银企合作,认真组织召开银企融资需求推介会,达成意向合作项目28个。调整信贷投放奖励办法,综合考察存贷比、放贷方向、放贷基数等指标,引导金融贷款更多地投向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
三、保障政策措施。在认真落实和对接市委“十大政策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经济政策,突破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的动力与活力。一是完善园区体制。坚持对园区实行特殊管理、特殊政策和特殊待遇,按市委要求构建了“一权两制一司”(享有同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立独立的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组建独立的经营公司)的体制机制,努力把园区打造成引领澧县发展的“经济特区”。二是适时调整政策。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鼓励发展经济奖励办法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澧县鼓励发展经济奖励办法》进一步细化了奖励项目和标准,还增加了新增税收台阶奖。企业税收县级所得部分相较上年增幅达30%的,将会得到相应奖励。《澧县工业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土地、税费等方面的具体优惠办法,投资额越大、投资强度越高,项目将得到的政策更多、得到的实惠更大。三是全力帮扶企业。出台《开展县级领导、县直部门服务规模工业企业活动的通知》和《鼓励使用消费本地产品的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县直部门联系服务规模工业企业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周边环境等具体困难和问题。
四、保障建设环境。一方面,深入改进干部作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有关精神,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铺张浪费等问题,引导各级干部聚精会神搞建设、求真务实抓发展。另一方面,大力优化经济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严格执行“一门进、一口清、一站结”的工作制度。启动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将非涉密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政务服务系统办理。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震慑了强揽工程、阻工闹事、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
(作者系澧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来源:红网
作者:朱金平
编辑:闵美颖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