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湖南省武陵源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通过经常性的环保执法检查,督促建设单位按遗产地的环保要求落实污染防治设施,做到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严格按照环评文件确定的环保要求对竣工工程的污染防治设施进行环保验收,凡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责令业主单位进行限期整改,否则不得投入使用。近几年来,共依法查处景区内保护性法规案件12起,行政案件82起,其中有12人受到了刑事处罚。
二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突出治理“三废”,实施“蓝天、碧水、宁静”工程,先后关闭了5家采石厂和一家砖厂,投资1.2亿元建设了锣鼓塔、索溪峪污水处理厂。实施“三禁三改”治理措施,即严禁烧柴、烧烟煤、燃放烟花爆竹,改燃煤锅炉为燃油锅炉、电锅炉、液化气炉灶。共取缔196台燃煤锅炉,率先推广无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工程,使污水排放量达到国家标准。2005年以来,金鞭溪、水绕四门两个断面的地表水水质都达到国家Ⅰ类标准,全区饮用水源水质均达I类水质,水质达标率100%。
三是加大环境监测力度。按照防胜于治的原则,在景区设立全自动的环境监测站,依靠科技加强对环境质量监测。每年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电磁污染调查等,及时掌握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武陵源区还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数字武陵源”工程,现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函盖整个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范围内的信息化监测网络,大大提高了自然遗产保护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初步实现了世界遗产保护的数字化。
来源:红网
作者:吴俊
编辑:闵美颖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