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价小调渐涨成趋势) 网络配图
3月27日,国家发改委下调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同时出台了定价机制完善方案。新机制的出台,有效利用了这次汽柴油价每吨下调300余元的机会,改善了以往国内成品油调价调整不到位的局面,使得国内油价调整价位与国际油价趋于吻合,从而为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紧密接轨创造了必要条件。
新机制缩短了调价周期并取消了对调幅的限制。此后每次调价时,国内油价调幅都将很小,在调幅的影响层面将会比“22+4%”时代弱了很多。以2013年1至3月下旬的时间段为例,若以完善后的方案调整国内油价,大约需要调价6次,每次调价时的国际油价调整幅度平均在每桶2美元左右。笔者对多年来国际油价与国内调价幅度的对应关系测算,相应的国内汽柴调幅为每吨120至150元左右。这种微小调幅对经济运行影响不大,有利于用油企业逐步消化油价涨幅产生的影响。但是,新机制由于取消了波幅破4%才调的局限,在国际油价总体向上的大背景下,国内油价小调渐涨也将是趋势。
新机制也考虑到了“防火墙”的设置。新机制规定,当国际油价大波动时可暂停、减小、延迟调价,这在国际油价金融属性、地缘政治属性日渐增强的时代尤其重要。如:2008年当日波动每桶大约在10美元以上的情况就有5次,这种油价波动的极端情况是不利于引入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但是,在大多数时间内,这种情况还属少数。2012年,最大当日波动每桶4至5美元的情况也仅发生了2至3次。可见,在大多数情况下,今后每10天调价一次将是常态。
新机制在挂靠品种上明确了要更加靠近我国原油进口品种。先前的调价挂靠油种是依据2008年我国原油进口结构确定的,近年来,我国的原油进口结构已发生了变化。即先前调价规则中挂靠“三地原油”价格已不适应于现在原油进口的需要。另外,由于“三地原油”中的某些油种区域特性明显、交易量小,也容易被人为操控。所以,改换挂靠油种就成了完善后的机制中的重要内容。
笔者在比对国内进口原油价格与主要国际油价时发现,布伦特油价与我国进口原油进口价格拟合程度大约在60%左右。另外,美国能源署也将布伦特原油作为油价基准,布伦特原油对全球油价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因此,布伦特原油无论是期货价或是现货价,应该是最理想的挂靠油种之一。
这次出台的新机制比“22+4%”方案朝着与国际石油市场接轨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但仍只是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方案。回顾1998年至今5次价格改革方案的历程,逐步让市场在更大程度上引导石油资源配置的改革己在路上。在今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中,由经营者依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价格,政府不再直接制定价格,让中国因素更有力地融入国际油价体系,而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国际油价,应该成为成品油定价机制渐进式改革路程中的下一个目标。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钟健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