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解决吃得好、吃得安全的问题迫在眉睫
2013-03-17 15:11:53 字号: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 “镉大米”“三聚氰胺奶粉”“磷韭菜”“硫黄生姜”“苏丹红鸭蛋”“瘦肉精猪肉”……近年来一次次爆出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以食为天”的老百姓如今越来越“为食而忧”。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而报告提出的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也备受瞩目。

  “报告切中要害,说到了老百姓心坎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家庭农场主柳学友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因为使用高毒农药出现问题的事件已经不少了,高毒农药的残留对人的身体、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之大,甚至是毁灭性的。他认为,“目前我们吃得饱的问题基本解决了,而吃得好、吃得安全的问题迫在眉睫。”

  拥有流转土地占全县耕地百分之一的柳学友号称“河南粮王”。他从20多年的种粮经验中感悟到,农业必须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他说:“土地不流转、不形成规模,粮食品质永远上不了台阶,靠一家一户解决不了成本和管理的难题。”

  问题奶粉频发,很多父母现在不敢给孩子吃国产奶粉。黑龙江双城市幸福乡久源村的养牛大户刘占双说,他的心愿就是“让中国人喝上咱们自己的放心奶。”

  他一见到记者就从抽屉里拿出一摞材料,“你看看,这是权威部门的饲料检验报告,上面标明三聚氰胺未检出,盐酸克伦特罗未检出。这是奶质检验报告,我这儿的标准非常高,比国际标准一点不差。”

  老刘有点自豪地说:“因为我这奶好,每公斤要比省里的鲜奶指导价多卖1块钱。”他最希望的是国家的鼓励政策能有持续性,这样乳品安全才能越来越有保证。

  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需要法制、监管和政策,更需要实践中一点一滴具体落实。来自生猪生产大省四川的生猪养殖专业户胡元辉每天看两会报道,他的见解是:“大家都非常关注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但不能说得太多,做得太少。”

  作为四川仪陇县武棚乡新石桥村友邦生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面临很多实际困难。胡元辉说,生猪养殖是高风险、高投入产业,同时也是弱势产业。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我们要凭良心,也要多方的扶持和帮助。希望各级政府和部门能把相关政策落到实处,把监管也落到实处,只有都做到了,才能让百姓吃上放心肉。

  “民以食为天”千百年来亘古不变,而中国老百姓的诉求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放心。

  顺应这种诉求的转变,“在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领域,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做出了调整。”重庆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阚建全说,今年两会的一大看点就是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食品安全领域,将过去“九龙治水”的分段管理改为综合管理,这一举措将有望改变过去食品安全监督过程中各部门“互相推诿”情况。

  但阚建全也指出,由于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是以小农、分散经营为主,主力军又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一代农民,从而导致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农药化肥滥施滥用的现象还较为普遍,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他认为,要从生产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农业部门的政策引导、加大科技对于农业生产的支撑力度、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等至关重要。

  看来,解决民“为食而忧”之难题,非一朝一夕,也非靠一招一策,“全程监管”需要“全方位”“负责任”的坚持和努力。(记者梁鹏、陈尚营、黄毅、陶冶、程子龙)

来源:新华网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