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张家界武陵源区索溪峪镇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
2013-02-28 14:27:20 字号:
  近年来,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索溪峪镇为进一步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把“菜篮子”工程作为富民工程、民生工程来抓,让群众得实惠。
  
  完善设施,建好环境。自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一是加大了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力度,加快金杜、田富安全引水工程建设力度,为种养业的灌溉提供保证。二是积极推广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加快普及户用沼气。三是成立菜篮子工程相关协会,为菜篮子工作保驾护航。还成立了金杜村级蔬菜专业合作社、镇蔬菜协会、中药材种植协会、养猪协会等,以农业服务中心和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主,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为全镇的种养业发展定好基调。四是建设蔬菜配送中心,为蔬菜的销售提供好的便利的环境。建设好文庄、金杜、双峰、双星、岩门等商品蔬菜基地,以特色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生产为主,解决结构性、季节性、灾害性供给不足的问题。其中常源牧业按照国家级示范场标准和要求对养殖场进行了改造、扩建和扩群,成功创建为张家界市首家和唯一一家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单位。
  
  健全体系,畅通渠道。索溪峪镇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和引进一批资金及技术力量,完善土地流转和产业招商的联动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和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扩大辐射带动面积,实行规模化经营。巩固壮大规模养殖场,加快畜牧养殖专业村镇建设,重点支持常源牧业、文庄养殖基地、金杜蔬菜养殖基地等发展壮大,大力发展合作组织,争取“菜篮子”基地大部分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另一方面改造集贸市场,加快喻家嘴农贸市场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镇处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在集镇设立平价蔬菜直销点,这些直销点建立在居民小区和农贸市场,销售点的蔬菜主要依托本地种植大户,实现产销对接,减少流通上的中间环节,进行了平价蔬菜直销;开展“农超对接”,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生产的蔬菜直接进入超市,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有力地降低了蔬菜的上市价格,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精心谋划,科学发展。对于惠民的“菜篮子工程”,一是托科技进步,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全面推广组培育苗、节水滴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蔬菜生产管理技术;依托各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联姻农业院校、农科院所,每年都聘请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分批对农民开展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活动,切实解决农户遇到的技术问题,提高农户管理水平。建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农业信息、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产品检验检测等各项服务,提升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软实力。二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努力打造品牌。实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订和推广,逐步提高“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大品牌培育和认证力度,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着力打造金杜、文庄高山反季节蔬菜的品牌,实行标准化生产。努力把常源牧业公司建设成为张家界市最大的生猪良种繁育基地、生猪特色养殖基地、猪肉产品加工基地综合性企业,并打造成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扶持资金,加大对“菜篮子”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乡村公路建设、市场建设和标准园建设等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认真宣传贯彻武陵源区2012年鼓励蔬菜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及优惠政策。结合城乡互助共建,鼓励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快发展种养业。
  
  目前,索溪峪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535亩,蔬菜年产量达6295吨,2012年又积极发展中药材1500亩、油茶1000亩、水(干)果2000亩,建大鲵养殖场2家,新增特种养殖户6户,养殖大户发展到50户。文庄、常源牧业养殖场分别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2012年畜禽标准化示范场”。

来源:红网

作者:邓丽珍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