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网络时代迫切需要凝聚共识
2013-02-26 16:39:51 字号:

  网络时代的到来,加大了信息流动速度,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我们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感受,人们的交往方式、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急剧的变化。网络的便捷性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人们也就变得更为独立自由。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压缩的时间”里,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们获得空前的独立感与自由感,人际交往日趋抽象化、虚拟化、“裸面化”、多元化。这样,持不同观点的人们就以各种的态度与方式、基于不同价值观的人们从各自角度与立场出发表达、交流、论争,甚至相互谩骂、诋毁。

  可以说,网络时代的信息化与全球化,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它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在人们获得独立与自由感的同时,它也削弱了人们对于权威、权力的敬畏感和人际关系纽带,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日益淡薄,一个社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族群以及一个国家,都难以找到共同认可的价值,难以形成共识。共识的缺失会导致人们的历史、文化、政治认同和地区或国家认同逐步淡化。共识的缺失,导致的可能是只有争论与偏执没有理性与行动,只有思想没有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凝聚共识?

  首先,求同存异,努力做到多元文化与一元意识形态的统一。执政党首先必须承认并认真对待网络时代带来的多元化、去中心化,在此基础上,包容并与多元化文化平等对话、交流,才会与广大网民以及民众平等对话,才能做到在网络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巩固执政基础,广大民众才可能自愿融入主流文化中去,社会才可能塑造政治共识与文化共识。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开放性的特点,让持不同观点的人们以及基于不同价值观的人们从各自角度与立场出发通过网络努力寻求未来的彼此理解乃至融合。

  其次,现代社会凝聚社会共识需要倚重民主。有论者指出,我们寄希望于互联网推进中国的民主发展,但是如果网络只是一个意见场,只是一个相互谩骂、偏执狂成堆的地方的话,那网络肯定担当不起民主的重任。《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的作者曼纽尔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认为,网络时代作为一个全面民主的时代,民主不只是传统所认为的那样是对权力的限制和分割,而是要翻新传统的形式,使民主成为人心凝聚和国家认同的强大基础。当公民享有一系列允许他们希望民主参与并把民主参与视作一种权利的时候,民主才是名副其实的民主。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只有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得到保障,执政党才有可能真正凝聚民心,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名副其实。因此,要进一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凝聚民心,我们需要在党内民主、基层民主等方面做出切实的努力。

  再次,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与反腐倡廉。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普通老百姓对政府往往持敬畏与依靠心态。他们一方面害怕“官家”,尽量不与“官府”交往;另一方面,出了事情又呼唤“青天大老爷”式的清官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所有问题。现在中国老百姓遇到的问题就是物价高、房价高、看病难、就业难、教育不公、分配不公以及贪污腐败等等。可以说,这些问题是共识缺失时代的“共识”——是广大民众包括网民真正关心的。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执政党也才能得到普通百姓,包括网民的拥护。也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共识才能凝聚,认同才能重构。

  最后,重塑敬畏,从凝聚最基本的共识做起。基督徒、穆斯林、佛教徒的敬畏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但是,当下的中国社会,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共识——敬畏之心似乎严重缺失。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原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有所降低,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体系尚在建构之中,这使得许多人缺失信仰层面的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道德沦丧、行为失范、腐败之风难以避免,更谈不上形成共识,凝聚认同。重塑敬畏之心迫在眉睫。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张治江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