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浙江省生态文明与工业经济同步发展“和谐共振”
2012-12-27 11:07:49 字号:

  新华社杭州12月27日电(记者 黄深钢)“三角形”的强蛟半岛探入水色碧蓝的宁海湾,靠海的两条边,一侧是发电厂耸立的烟囱,另一侧则在建造游艇俱乐部。一湾海滩能让工业经济和休闲旅游和谐共处,正展示出近些年浙江生态文明与工业经济同步发展的“和谐共振”。

  通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创新生态考核和完善配套机制这“三驾马车”,浙江正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打造“诗画江南”。

  “减排”拉动“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用占全国1%的土地、3%的人口,产出全国GDP的近7%。另外承担了2000万外来人口,总体环境容量已经饱和,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正日益凸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浙江从10年前开始提出建设“生态省”目标,到目前已经在工作理念、思路和机制上初步形成一套较完整的行动体系,走出以“污染减排拉动经济发展”的新路。

  富阳市不仅位于全国“百强县”的中上游,同时也位于杭州钱塘江饮用水源地的上游。这个市的经济支柱是造纸、冶炼等行业,同时又承担着下游逾千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面对“发展和生态”的两难,当地走出一条“关小促大、整治带动升级”的发展之路。

  富阳场口五金电镀厂今年6月投入800万元、停产半年,改造了生产线设备。“政府说不整改就关停”,厂长华庭春说,全市以前同类的企业有5、6家,现在就剩我一家,订单会多起来,整改投入不久能赚回来。

  “把整治污染减排当成转型升级的抓手,通过加快落后产能淘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良性发展。”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说,浙江通过减排倒逼,有效促进了造纸、印染等一大批产业优化升级。

  优化机制建设

  近年来,“牺牲生态搞发展”的想法、做法不可持续,已成举国共识。浙江一些基层干部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还将在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布局大石化等项目,尽管这些项目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都很高,但仍然会带来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加,必须从制度层面和产业层面提前规划,进一步加快“腾笼换鸟”速度。

  舟山市是国家新批的发展海洋经济特区,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又是生态敏感区域,当地环保局表示,最大担心是“规划不科学”。一名基层环评审批处处长说,“加强环境执法监督,特别重要的是加强公众参与,要靠实践,而不能只靠发文件。”

  为进一步优化生态文明机制建设,浙江创新了以环境功能区划、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为依托,严格实行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不减反增的地区,暂缓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创新“生态考核”

  浙江省在全国较早开展生态省建设。同时,也在党政官员考核制度上走出了一条较为完善的路子。

  “从现实来看,考核指挥棒仍然是搞好环保生态的关键因素。”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卢春中认为。为此,浙江省创新实施了一整套“项目考核、任务考核、指标考核”为内容的生态省建设考核体制。

  据了解,浙江省政府要求每年年初下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务书、年中开展中期评估、年底实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实绩和领导干部任用与奖惩的重要依据。此外,浙江省还制订了《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试行)》,对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共设定37个指标进行考核。

  在较完善的考核体制下,浙江的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取得较好效果。2011年,浙江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10年分别削减2.81%、2.53%、3.15%,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年度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居各省之首。

  2013年,浙江将加快“美丽浙江”建设,继续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制度,并重点完成1740个村的环境整治。“一村一品、诗画江南”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正越来越清晰。

来源:新华社

作者:黄深钢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