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澧县着眼“三力”提升 打造区域中心
2012-12-24 15:52:49 字号:
  近年来,湖南澧县积极抢抓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湖南省委扶持发展省际边界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牢牢锁定“四个城市”(常德市次中心城市、澧水中下游中心城市、湘鄂边境区域中心城市、洞庭湖滨生态田园城市)目标不动摇,全力打造以县城为核心的特色优质城市,努力建设湘鄂边界及澧水流域区域中心。县城规模由2008年的16平方公里扩大到2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23万,2011年城区税收占全县总额的80%以上,区域中心带动力逐步显现,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交通管理优秀城和省级文明城。
  
  一、着眼提升优质城市吸引力,合理拓展空间
  
  一座优质的城市,必然是吸引力很强的城市。城市的吸引力,首先体现在空间规模和外观形象上。我们充分立足县情,深刻把握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合理地扩展城市规模,主要抓了三项工作:
  
  1.突出城市特色完善规划。特色就是城市的竞争力。澧县地处洞庭湖滨,城内外水系发达,不仅拥有中国最古老的城市城头山、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还拥有澧州文庙、古城墙等文化遗迹,文化底蕴深厚。同时,随着近几年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绿色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总趋势,县城“湖滨水乡、文化古城、生态宜居、绿色低碳”的特色十分突出。在编制县城新一轮规划时,我们充分注重将特色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引进英国一家国际顶级设计团队,编制完成县城61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全力构建“城景相融、绿水相通”的高品质生态宜居田园城市,通过规划,提高市场预期,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县城集聚,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立足区域中心拉开框架。从城市发展规律看,只有保持一定的规模,城市才有足够的能力吸引、带动周边地区,成为区域中心。为此,我们先后启动了城市环线和东部新区建设计划,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目前,城市西、南、北环线已经全线拉通,绕城东线正在积极推进,一条近30公里长的城市环线即将形成,全面拉开了5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东部8平方公里核心区加速推进,同时,动工建设了投资2亿元的澧浦南路、投资亿元的澧水艳洲大桥及东部新区一批主干道,与原有的城市干道及环线相接,县城“一城两区”、“一江两岸”的新格局和“外部成环、内部成网”的交通网络加速成型,为人流、物流加速进入县城提供了高速通道与空间,县城中心地位不断增强。预计“十二五”末期,县城将达到35平方公里、35万人。
  
  3.围绕提升品位兴建地标。城市地标是增加城市可识别性的重要元素,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吸引力的重要方面。我们在2008年启动了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现已投入使用。整个中心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汇聚县内20多家科局单位入驻,已成为展示澧县城市新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地标工程,吸引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九澧实验学校、酒店服务行业及一批高档商住小区在周边落户,直接带动投资超过30亿元,促进了城市跳跃式扩张,拉动了整个新区的开发。
  
  二、着眼提升优质城市凝聚力,加强软件建设
  
  城市凝聚力是促使社会成员和单位向该地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其流动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城市能够发展壮大、打造出优质特色的保证,主要来源于城市功能的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文化的建设。
  
  1.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功能的完善是增强凝聚力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们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凝聚力。一是改进环境卫生条件。推进城区水系治理,建成污水处理厂,拉通污水管网,县城北区实现雨污分流;增添环卫设施,扩大清扫覆盖,垃圾填埋场建成使用,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检,市民居住环境更加清新。二是完善水电燃气网络。自来水、供电管网升级改造基本完成,燃气管网在住宅小区实现了全覆盖。三是加强公共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公园、文体广场等大型群众活动场所4处,体育中心、墨池公园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四是拓展交通运输网络。新上200台“的士”全部投入使用,六条主线路公共汽车依次更换完成,湘运车站、汽车东站等四大客运车站不断扩充升级,城区交通更加方便快捷。五是推动街道改造升级。先后完成多条主干道拓宽、新建,完成小街小巷维修改造、楼宇亮化;参照一线城市标准,建设完善城区街道交通安全系统。
  
  2.加强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推进有力,城市环境优美和谐,是城市汇集人才、凝聚力量,吸引人们来澧安居和投资兴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们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在完成城区河流污染治理、空气净化和环境整治的同时,重点推进绿化工程,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城,按照“一个居民一棵树、一个单位一块林、一个社区一片绿”的标准要求,连续5年实施城市生态公益林工程。先后实施了城区主街主道和19个社区的小街小巷、工业园大道、临江路、澧浦北路等行道绿化和风光带绿地建设,在主要街头打造绿化小品,新植香樟、广玉兰、桂花树等绿化树木8万多株,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62万平方米,县城绿地面积达到350公顷,城市绿化率达30%以上,初步形成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生态建设格局,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市民幸福生活指数得到普遍提高,极大吸引了周边县乡和客商来澧安居和投资兴业。
  
  3.推进文化建设。文化代表城市的格调和品位,是城市的灵魂和底蕴,是增强城市凝聚力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近年来,我们以“建文化城、做文化人”为目标,大力推动文化强县建设。一方面,加快建设文化项目。澧县先后建成了荆河剧团大楼、文化馆、图书馆,以及两所规模较大的九年制实验学校,改造升级了翊武影剧院,投资近两亿元,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的城头山遗址保护与利用项目,计划3-5年建成,维多利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荆河剧团演艺有限公司等不断做大做强。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文化育民。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发展地方文艺戏曲,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近年先后出版了《澧州文丛》、《诗意城头山》等大量优秀文艺作品,共有百余人次荣获丁玲文学奖、群星奖等奖项,开展了“澧水歌王”大赛、“澧州鼓王”大赛等多次影响较大的比赛;加强文化强县建设,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抓住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功的有利时机,倡导市民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大力加强市民道德教育,规范市民行为习惯,市民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着眼提升优质城市支撑力,繁荣城市经济
  
  繁荣活跃的城市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力量。我们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繁荣城市经济的根本动力,加速推进城市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城市支撑力明显增强,多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强县、园区兴工”的发展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全力建设支撑城市工业发展的大园区、大项目、大企业,努力扩大工业总量,提升工业质量,增强城市经济发展后劲。重点扶持重庆啤酒、盈成油脂、新鹏陶瓷、平安医械等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了以食品、新型建材、医药、化工为主的支柱产业,亿元企业达到18家,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坚持“两型”引领,加快转型升级,“生态啤酒”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新澧化工、平安医械、金辉石膏3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淘汰落后产能,连续四年圆满完成上级节能减排目标任务,2010年荣获首批“国家绿色能源县”称号。
  
  2.围绕商贸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工商并重、活商兴市,加快发展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推动同周边及外地的人、财、物流通,着力打造湘鄂边区域商业中心。一是繁荣商贸流通。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大力培育一批有影响、高水平的现代化专业市场和购物中心,成功吸引大汉集团、苏宁电器、长沙银行等一批企业落户澧县,城市人气与日俱增,目前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专业市场达到6个,综合购物中心8家,大型家电超市5家,三洲物流、荣华物流、丰彩配送中心等物流项目进展顺利。二是发展旅游经济。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进展顺利,蒋翊武纪念场馆修建有序推进,城头山、蒋翊武两张富有澧县地域特色的名片逐渐形成,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旅游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瑞高酒店正式营业,县城大小宾馆、酒店达到400多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3家、二星级酒店2家,旅游接待能力位居全市第一位。

来源:红网

作者:卢华 张伟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