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用干部辛苦指数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2012-10-19 14:44:11 字号:

  2011年以来,贵州省贵阳市结合县乡换届考察,探索实施干部“辛苦指数”测评,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重点工程、重大任务、重要工作中苦干实干,以干部“辛苦指数”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辛苦指数”测评将中央“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精神贯穿始终,是干部考评方式的探索创新。

  测评“辛苦指数” 引导干部苦干实干

  关于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一个意见、三个办法”明确指出,要完善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内容。省委要求,大力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领导班子,对领导干部实行个性化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辛苦指数”测评是贵阳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干部考核有关要求的具体措施。当前,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要实现跨越,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必须比发达地区多付出数倍的努力和辛苦。我们开展“辛苦指数”测评,就是为了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特别能吃苦,在重点工程、重大任务、重要工作中苦干实干,努力再创新的“贵阳速度”,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奋力追、全力赶、努力超,冲出“经济洼地”,致力在“全国增位次、西部求跨越、全省作表率”。

  多维度评价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辛苦指数”测评,以领导干部完成工作的“量”和“质”以及付出的努力作为考核内容,将“辛苦指数”具体化为“思想艰苦、工作刻苦、生活清苦”三个大的方面,以及13项具体指标,并对各项指标内涵进行科学细化和完善,明确统一评价标准,让主观评价具有科学细化的客观依据,使考核测评结果更加真实、准确,有利于使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干部的评价结果具有横向可比性,方便市委在更大范围内统一标准选人用人。相比过去的“结果考核”的方式,“辛苦指数”测评是一种有效补充和完善,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将干部的工作实绩考准、考真、考实,有利于引导干部踏踏实实,不作秀、不搞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立体化测评 科学准确考察识别干部

  “辛苦指数”测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就在于按照代表性、知情度、关联度的原则,采取“上评下”、“主官评成员”和“下评上”的方式,对考察对象进行立体化测评。能够真实、准确、全面地了解干部在平时工作中一贯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让那些德才兼备、埋头实干、不事张扬、群众公认的干部进入组织的视野。“上评下”,就是上级领导根据平时工作的情况,对领导干部进行测评。“主官评成员”,就是班子主要负责人根据平时工作了解情况,对班子成员进行评价。“下评上”,在民主测评的范围内,对领导干部进行评价。用群众的“幸福指数”来测评领导班子成员的“辛苦指数”,防止有的干部眼睛只朝上看、只跟领导转,让干部在工作中对上对下都得负责。

  全方位运用 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

  贵阳市在干部工作中广泛运用“辛苦指数”测评。在2011年的换届考察中,对各区(市、县)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纪委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法、检“两长”,全部进行了“辛苦指数”测评,测评结果作为调整班子的重要依据,选拔重用了112名“辛苦指数”高的干部,22名“辛苦指数”偏低、实绩不突出、群众公认度偏低的干部被交流调整或“改非”。通过对测评工作的总结提炼,我们将“辛苦指数”测评纳入干部日常选拔和考核中,在市管干部的年度考核中也将测评结果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今年,在市政府组成部门领导班子及行政正职任期考察中,首次引入“辛苦指数”测评,继续提名的32名“一把手”中,“辛苦指数”测评分都在92分以上、工作表现“一般”的4人进行了调整。2012年省级民调显示,贵阳市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7.76分和97.73分。

  开展“辛苦指数”测评一年多来,贵阳市广大党员干部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市民幸福指数由85提升到89。李源潮同志批示:“‘辛苦指数’是对基层干部考评的一种创新。”但由于这项测评工作是新生事物,对其考评指标体系、考核测评标准、考核测评运用范围等,我们还将继续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刘俊 作者为贵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