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广西扶绥:千百年老茶树嬗变“摇钱树”
2012-10-13 16:24:11 字号:

  新华网南宁10月13日电(记者刘伟、程群)“过去有些茶农会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如今大部分人都已回家种茶,因为种茶的收入比打工要高出好几倍。”广西扶绥县东门镇六头村姑辽屯茶农农天才笑着说。

  姑辽屯位于终年云雾缭绕的十万大山余脉,栽茶历史悠久,农天才所提到的就是当地特色名茶——姑辽茶。扶绥县东门镇党委书记谢国志介绍,姑辽茶取料于海拔600多米山峰红壤中的野生古树乔木,目前东门镇野生古树乔木茶树共有5100多株,其中树龄超过1000年的有7株。

  记者在茶树林看到,有些姑辽茶树的树干有碗口般粗细,树高十尺有余。在采摘树龄大的姑辽茶树时,茶农们需架起高高的长梯。

  作为广西历史名茶,姑辽茶曾一度处于野生失管状态,加之缺乏科学的加工技术,姑辽茶产量逐年下降,品质欠佳。共青团广西区委书记白松涛当时担任扶绥县委书记,他说:“姑辽茶以前销路不好,2009年以前卖一百元一斤,也没多少人问津,当地人只是将其作为治肠胃的药。”

  一些茶叶爱好者告诉记者,2009年以前,姑辽茶均由当地茶农自行采摘,用祖传手艺加工,从栽培到烘烤缺乏专业指导,造成姑辽茶品质参差不齐,有些茶叶色泽暗淡、茶汤暗红、味感苦涩。

  为提高姑辽茶的品质,当地政府邀请茶业专家指导村民采用最先进的制茶工艺对姑辽茶进行提级加工。“晒青-翻炒-揉捋-发酵-烘烤”,在现代技术的作用下,“姑辽乌龙茶”和“姑辽红茶”等新品种面世。

  “原来只会做绿茶,现在学会了红茶的制作。红茶更受市场欢迎,价格比绿茶高出不少。”茶农陆凤权告诉记者,去年她家80%的茶叶都被制成红茶销售,收入比制作绿茶增长近万元。

  为让茶农学习到更多种茶和制茶技能,扶绥县有关部门不仅邀请专家定期开展培训讲座,还在培训之初给村民发放补贴,激发村民学习的热情。陆凤权说,通过培训,她不仅学会了制茶工艺,还学会了茶树栽培、嫁接等技术。“这些都是祖传手艺里没有的东西。”

  随着品质的不断提升,姑辽茶市场价格快速上涨。农天才对此印象颇为深刻:“从每公斤40元,涨到100元,再涨到500元,短短几年时间,如今已涨到每公斤1000元。”

  农天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共有70多棵茶树,另有几亩土地种着甘蔗和八角。2011年,他靠茶树种植赚得3万余元,远远超过种植甘蔗和八角的收入。“按照现在茶叶的价格,今年仅姑辽茶一项收入就能超过5万元。”

  如今,姑辽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新亮点。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姑辽屯共有23户茶农,2011年有10户茶农收入超过5万元,有一户茶农收入超过10万元。

  扶绥县县长罗彪介绍,为发展壮大姑辽茶产业、提高茶农种茶积极性,扶绥县成立了姑辽茶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实施有机姑辽茶项目建设。按照规划,万亩有机茶叶基地建成投产后,仅鲜茶采摘就可为当地农民每年增加纯收入千万元。

  2011年,姑辽茶被打造成广西红茶第一品牌,“壮乡红”由此得名。作为一种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地方名茶,“壮乡红”茶一经推出便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质量好的早春“壮乡红”茶,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而且价格很高。

  为保证茶源的品牌质量,扶绥县建立“树挂牌,人包树”的制度。记者在姑辽山的茶林里看到,茶树上挂着刻有树龄和编号的木牌,每片茶林都立有品牌保护责任岗的标识牌,上面写着责任领导和户主姓名、重点保护的茶树数量,并留有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手机号码。

  “我从事茶业研究这么多年,很少遇到姑辽茶这么好品质的茶叶,其品质可以和当今市场上热卖的顶尖茶叶相媲美。随着品牌打造和技术革新,姑辽茶的市场前景一定非常广阔。”来自北京的茶业专家黄培富说。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伟 程群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