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优化体制为先行,健全综合监管机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以来,益阳市为确保全市食品安全,全方位转变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着力创新监管体制,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一是依法调整监管职责。2010年4月,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益阳市对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进行了调整,即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监管。2011年1月,调整充实了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由原15个成员单位增加到23个,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无缝连接、全方位覆盖。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了《益阳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益阳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考核办法》、《益阳市食品安全工作督查督办规定》、《益阳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12项制度,特别是《益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实施细则》的出台,明确了市及各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开展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监测项目达45项;明确市中心医院及各区县市人民医院为食源性疾病监测试点医院,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2011年,共计完成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样213个,食源性致病菌抽样监测样145个。同时,建立了市食安委联席会议制度和市食安办例会制度,定期分析通报食品安全状况,评议工作情况。三是健全舆论和群众监督制度。对食品安全问题,邀请媒体追踪报道,形成舆论监督氛围。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公示部门投诉举报电话,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针对易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环节及时发布预警公告,并适时召开了食品安全新闻发布会,确保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晓权和参与权。四是加强食品经营诚信体系建设。督促食品经营户落实经营自律制度,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进货查验记录、质量承诺等自律制度,引导经营者严把食品质量关;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市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示范村(社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示范企业”、“食品安全示范街”、“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通过示范点的带动作用,引导食品经营者遵章守法,诚信经营。
二、以强化宣讲为先导,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益阳市以“人民群众了解、从业人员熟悉、执法人员精通”为目标,不断强化宣讲形式,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法》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通过召开会议、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和培训,让执法人员深入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能力。2011年,先后三次邀请国家级食品安全专家对中心城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培训,参训人数达612人次。二是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各监管部门分系统、分类别组织开展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全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或上门培训等方式,培训人数达1O万人次,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三是采用多方式、多层次的宣传报道。先后开展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宣传月活动,开展了以“人人关心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健康生活”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按照“结合实际、联系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把宣传重点放到了社区和农村,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板报、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媒介,进行了多方式、多层次的宣传报道。据统计,全市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23次,印制食品安全培训手册3万册、监督公示牌5千块,发放各种宣传单和宣传资料20万余份,制作、张贴标语、横幅650条,制作专题展板70多块,举办街头宣传咨询28次,报刊开辟专题栏目14个,举办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讲座45次,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报道37次,大力营造了人人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有效提高了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三、以重拳打击为主攻,遏制违法犯罪行为
从影响食品安全的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问题入手,益阳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各自监管领域,全面排查、彻底整治,全面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食用油和餐厨垃圾专项整治、湿米粉和豆制品专项整治、乳制品安全专项整治、猪肉及熏腊制食品专项整治、餐饮消费专项整治、酒类专项整治、保健食品专项整治、食盐安全等十大行动,做到“月月有安排、天天有行动”,全方位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2011年全市立案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682个,其中移交公安机关查办案件25起,75名涉案人员被立案侦查,其中刑拘35人,逮捕30人。如“马良熏鱼案”,封存扣押半成品和原辅材料5吨,捣毁拆除生产窝点和作坊1O余家,抓捕犯罪嫌疑人3人,彻底铲除了十多年来一直困扰益阳市食品安全的顽疾。
四、以延伸监管为主线,构建全程监管体系
对待食品安全问题,严厉打击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有强化日常监管,不断延伸监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未雨绸缪,消除安全隐患。益阳市着力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监管体系,强化源头治理。一是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益阳市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优势明显。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既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又切合经济效益的目的。目前全市已建成无公害产地54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1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6个,产地监控面积120余万亩,认证产量达50万吨,产值过25亿元。全市现有有效使用“三品”标志的农产品413个,其中获得无公害认证标志产品177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标志产品134个,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标志产品102个。2011年全市农产品质检机构共抽检蔬菜28475批次,食用菌23批次,经检测农药残留合格率分别为98.7%、100%;抽检水果146批次,茶叶38批次,经检测农药残留合格率均为100%;抽检兽药、饲料样品190批次,合格样品183批次,合格率为96.3%。二是全面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实行一企一档、定期巡查、动态管理,督促全市600余家食品生产获证(QS证)企业递交了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承诺书。三是加强食品“三小”行业监管。出台了《益阳市中心城区食品“三小”及公共场所“五小”行业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小餐饮店、小副食品店、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标准及牵头监管部门,弥补了监管空白,避免了监管盲区。重点加大对学校、建筑工地食堂及车站周边餐馆的监管力度,推行餐饮企业的量化分级管理,并对评比结果进行了公示,促推了餐饮单位的自律能力。2O11年市中心城区检查各类餐饮单位460O多户次,责令改正439家,警告439家,立案查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违法案件64起,结案52起。四是建立片段长负责制。以常规巡查、动态巡查、明查暗访等方式,强化对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日常巡查监管,全面清理食品流通、消费环节的无证无照、过期变质、低价劣质食品,全力推进食品批发企业和食品经营户台账电子化管理,推进流通领域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守法经营档案。2011年,查验经营户33675户,查处取缔食品无证无照经营户55户,引导办照1900户。
(作者单位:中共益阳市委办公室)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立
编辑:闵美颖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