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解读:“三个覆盖”力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2-01-07 09:31:14 字号: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记者 于文静、何雨欣)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指出,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覆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覆盖到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市旗)。

  一些专家认为,这表明国家将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增加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将为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夯实水利基础 保障粮食安全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央先后出台1号文件、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水利设施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为实现粮食产量“八连增”提供了重要支撑。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介绍说,2011年,中央和地方大幅增加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全国累计完成投资2163亿元,较上年增加43.8%。开展了327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年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00多万亩。又有6300多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喝上放心水。

  同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速推进。继财政部、水利部2009年6月、2010年7月先后启动两批共850个重点县建设之后,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扩大到1250个,并向牧区大县延伸。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有收无收在于水,粮食生产受水的影响最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始终把农田水利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着力夯实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水利基础。

  据了解,今年,水利部将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确保2012年完成30处以上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投资,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和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十二五”期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和牧区大县,净增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

  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面,陈雷表示,北方地区要把节水灌溉作为重点,南方丰水地区要把渠系整治作为重点,山丘区要以“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大中型灌区要抓好统筹规划,把骨干工程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与末级渠系、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有效衔接起来。同时,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创新管护机制。

  “一事一议”解决农村公益事业“筹资筹劳难”

  安徽省休宁县源芳乡海拔上千米的万金台村,60余座横跨大山之间的木桥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木桥正是依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得以修建完成,万金台村民“天堑变通途”的愿望从此实现。

  为解决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筹资筹劳难”,2008年,我国正式在黑龙江、云南、河北三省率先进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2009年试点扩大到17个省份,2010年进一步扩大到27个省份,2011年起正式开始向全国推开。

  权威专家认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推行,表明我国正在建立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多方投入、共同推进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实践证明,这一机制加快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据财政部介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中,全国共建成村级公益事业项目63万个,修建村内道路97.21万公里,修建村内水渠26.11万公里,新建村内垃圾收集点6.47万个,公共厕所1.6万座,绿化植树7451万株,修缮村内公共活动场所900多万平方米。试点中,各级财政共投入奖补资金47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115.17亿元,财政奖补资金带动村级公益事业总投入1800多亿元。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覆盖。财政部表示,“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力争累计达到2500亿元以上,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覆盖全国所有的行政村。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以村民民主议事为前提,是财政民主的突出体现,也是财政管理的创新。”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这项政策的全面推开有利于今后财政资金能够更多地集中在村民最迫切、最需要的方面。

  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

  “骑上马儿跑,遍地是牛羊。”蒙古族歌曲中唱到的景象是草原牧民的共同期许,然而过度放牧对草原生态来说却是场灾难,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需要共赢。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草原大国,拥有60亿亩天然草原。一方面由于气候变化、过度利用等影响,目前我国90%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生态呈现恶化趋势,另一方面,单纯实施禁牧封育政策又会不利于牧民的增收。

  2011年起,我国正式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这一机制是我国在草原生态保护方面安排资金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补贴内容最多的一项政策。

  根据这一机制,对生存环境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禁牧补助。同时,对禁牧区以外可利用草原实施草畜平衡奖励,中央财政按照每年每亩1.5元的测算标准对未超载的牧民给予草畜平衡奖励。

  此外,这一机制还加大了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力度,中央财政按照每年每亩10元的标准给予牧草良种补贴;按照每年每户500元的标准对牧民生产用柴油、饲草料等生产资料给予补贴,降低牧民生产生活成本;在对肉牛和绵羊进行良种补贴基础上,进一步将牦牛和山羊纳入畜牧良种补贴范围等。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将实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覆盖到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市旗)。财政部介绍,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性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等方面,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为136亿元。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重点针对实施禁牧、减牧、草畜平衡的草原地区牧民进行补助补偿,有效解决牧民在禁牧、减牧后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下降的矛盾。”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侯向阳说。

  “通过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国家可以用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激励性的长效机制,随着这项政策的逐步推开,有理由相信我国将在草原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新的成效。”白景明说。

来源:新华社

作者:于文静 何雨欣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