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当前,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就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同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我省经济强、文化强的西部强省建设目标。
一是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明晰发展思路。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全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高度,审视和明确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深远意义。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的优势和作用,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推动我省文化产业振兴崛起。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发展步伐。
二是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优化产业格局。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深入挖掘陕西特色文化潜力,拓展文化消费领域。促进文物、旅游、会展、演出等文化资源转化,打造文化品牌,探寻文化消费热点,巩固和培植消费增长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发展有内容、低票价、广参与的文化消费活动,促进文化消费增长,扩大文化消费总量。培育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要素流通。加快推进历史文化主题园区和现代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投资、产权交易、艺术品交易、文化人才等文化市场发展,探索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多种业态和形式的市场交易和服务。完善文化市场投融资体制。加大文化市场发展政策性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尽快形成文化市场多元化投资新机制。着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扶持转制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以文化类产业集团为重点,带动文化产业实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鼓励文化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整合资源。支持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优化文化市场环境,确保文化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促进我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创新文化市场监管模式,完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强化文化市场的社会与舆论监督,全方位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发展环境。
三是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演艺业以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支持和引导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以市场动作方式进行艺术创作,打造演艺剧目创作、营销推介等完整产业链。新闻出版业以优化报刊结构、注重内涵发展为重点,推动新闻出版向规模型、特色型、品牌型和效益型转变。影视业以加强市场、后期制作为重要环节,建立名副其实的西部影视基地。加快影视剧的数字化进程,形成陕西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依托我省科技和教育资源优势,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发展有巨大潜力的动漫、文化产品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培育、扶持软件设计、电子出版、网络游戏、卡通制作等产业,打造动漫研发、制作、运营和衍生产品开发的产业链。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加快产业聚集。重点扶持和推动演艺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建设文化旅游带、主题园区、文化产业基地,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整合,促进产业聚集,提升孵化功能。提升文化商品和服务生产能力。实行“一市场一政策”,对各类文化市场进行分类指导,以市场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企业优化生产结构,丰富文化产品种类。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努力创作生产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坚持服务大众,贴近时代,立足民族优秀文化,以内容为核心,努力打造经得起历史、群众和市场检验的精品力作,形成一批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延伸效应大的品牌项目。突出陕西地域特色,精心策划打造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和自然风光旅游六大品牌。实施项目带动,围绕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推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具有陕西特色、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标志性文化精品。
四是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激活产业活力。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着力推进我省出版单位、影视制作发行放映单位和一般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支持非公企业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引导、扶持、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提高民营文化企业待遇,真正做到与国有文化单位一视同仁,同等待遇。健全完善产业发展法律法规。加快人才培育,提升发展水平。将文化产业人才纳入全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充分发挥陕西籍文化名人的带动作用,引领“文化新秀”迅速成长。
(作者单位:省政府研究室)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杨三省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