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探索与思考
虹口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城区。探索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这些年,是虹口经济社会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阶段。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群众心里,全区初步形成了心齐气顺干劲足的良好氛围。
2002年,凉城社区党工委在调研中发现,社区居民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巨大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需求。特别是由于家庭、生活、工作以及社会环境变化等原因,一些人不同程度出现了心理失衡和心理焦虑。当年,凉城社区就开始倡导“谈话疏导”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2005年正式启动以“心理服务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心桥工程”,并基本形成了社区党工委领导、心灵港湾工作站负责、心理协会协同、心理学校引领,联系40支社区心理服务团队和69家社区心理服务会员单位,涵盖各居民区的工作格局。“心桥工程”开展6年来,已成功化解自杀危机36起、各类纠纷矛盾8500余起,社区群众普遍受益。
虹口区委区政府因势利导,把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置于社会管理创新和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大框架中思考和推动,发挥凉城社区“心桥工程”的示范效应,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创新党的群众工作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的重要突破口,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建立覆盖社区的工作网络。
建立了与思研会合署的心理健康研究会,区属党政部门和街道均为成员单位,各部门、街道党组织的副书记具体指导。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定点配备专业人员轮流接诊。区教育系统建立了纵向覆盖区、校、班三个层次和横向覆盖社会、社区、学校三个层面的 “立体网络”,每个学校配备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虹口公安分局为1300余名民警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配备了50台心理测试电脑和2套系统软件,制定了民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全区170个党员志愿者和市劳模志愿者工作室中,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的有20多个。此外,通过挂靠区委宣传部的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进一步加强党政各系统心理服务点的信息沟通和工作交流。
二、构建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积极依托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推进工作是基本思路。区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在虹口发展。例如,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在全市发展了近百家会员,在虹口就有18家。多年来,它们在区内培训2450人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500余场,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区有关部门还与专业机构和社会单位合作开展公益项目,合作实施惠民工程。
三、建设适应群众需求的工作队伍。
以社会化的培训带动体制内的培养,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加强党的基层执政能力、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功和必修课。2004年,虹口成为上海市首个为社区配备心理服务人员的城区,对100多名社区干部和社工站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多年来,采用中心组学习、社区讲坛、法制报告会等形式,利用领导干部专修班、青干班、中青班、专题班、干部在线学习等平台,面向领导干部、公务员、居委干部、志愿者、群众活动团队负责人等,开展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人员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共开展专题培训26期,听众逾1.5万人次。全区400余人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青年干部在“变口气、降身段、学方法”的下基层过程中,掌握面对面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与群众沟通的能力。全区每一位处级干部都结对帮助困难群众,经常开展家访交谈,成为制度。
四、培育典型引导的良好社会环境。
每年利用重要节庆纪念活动,推出优秀思想政治工作实例,鼓励干部、党员学习效仿。积极宣传具有良好社会心态、对生活有积极追求的人物典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调整社会心理定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区各街道坚持开展“社区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大力倡导平安健康、安居乐业、温馨和谐的生活理念。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已经初步在虹口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了共识,并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党的宗旨,在关怀和疏导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三最”问题;二是围绕发展大局,在关怀和疏导中夯实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三是构建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关怀和疏导中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各级党组织提出的工作要求,是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继承和创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探索刚刚开始,一些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深入研究和解决。(作者孙卫国系中共虹口区委书记)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孙卫国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