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011-05-30 16:43:57 字号:

  张掖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是全市经济的基础支撑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在当今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仅仅依靠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生产技术条件,已无法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唯一的选择就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的大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作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当前,张掖上下谋划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期构筑农业新优势的现实途径。要重现张掖农业的新辉煌,就必须坚持现代农业方向不动摇,围绕高效、节水、优质、安全的目标,大力推进标准化、品牌化、集约化进程,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注重发挥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地理环境优势以及后发优势,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借助国家和省上支持“张武定”建设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政策机遇,做大做强以玉米制种、马铃薯、蔬菜、肉牛、轻工原料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力争通过3年—5年的努力,把张掖打造成区域布局合理、专业化分工明确、品牌竞争力强的全国最大最优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西部领先的优质肉牛生产加工基地、面向港澳和中亚市场的绿色蔬菜基地、西部地区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和种薯繁育基地、西北高海拔地区反季节设施葡萄基地。打破地域界限,整合行政推动力、企业创新力和市场驱动力,集中打造金张掖玉米种子、肉牛、蔬菜、红地球葡萄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优势品牌,力求做到全市一个标准、一个名称、一个品牌,提升区域特色经济档次,提高农产品产出效益和市场占有率。依托现有龙头加工企业,巩固发展“龙头+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水平, 促进农产品多层次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发展设施农业,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有利于缓解日益突出的用水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也有利于拓宽生产领域,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充分利用张掖水土光热资源,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规范标准生产,推广配套技术,主攻单棚效益,带动规模扩展,加速“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开发,培育名优品牌,突出抓好高效节水日光温室、钢架大棚连片建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等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在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条件下,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三、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摒弃了常规农业一味追求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生产方式,注重建立资源利用高效率、外部投入最低化、污染排放最少化的生产目标,从整体角度构建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物质循环产业体系。发展循环农业,就是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业生产,突出“节约、保护、利用、拓展”四个环节,依托张掖循环经济示范园,积极推广种养结合、农畜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种植带动养殖,养殖催生加工,加工反哺种植,努力打造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种植养殖—加工—综合利用”循环农业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物循环再生化。

  四、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

  水资源是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解决水资源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农业节水,腾出用水空间支持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进一步巩固扩大张掖作为全国北方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的先进成果,以节水农业为导向,以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为重点,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广低压管灌、滴灌、喷灌、垄膜沟灌等现代节水技术和设施,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探索实践节水、高效、种养加一体化、多层次产业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作者系张掖市委副书记、市长)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栾克军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