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不能离开党的历史
2011-05-24 10:48:17 字号: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方法,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正确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历史,这应该是一条方法论原则。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检验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它从萌芽时起,就显示出自己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特点。1843年,当马克思从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入手开始自己的理论创造时,就主张“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在他看来,理论的作用就在于,“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1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他诉诸群众,诉诸无产阶级,宣布“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同上,第17页)1845年春,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这个主要缺点,又指出“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他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同上,第502页)这些都表明,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某个蛰居书斋的学者的个人学说,而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人民群众手中的武器。理论和实践统一、科学性和阶级性统一的本质特征使它同其他一切哲学及社会历史理论区分开来,使它的生命历程始终同工人阶级和亿万群众变革世界的实践融合在一起。

  马克思主义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重要的方式或途径是:通过以它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创立和发展,以及党领导下人民群众自觉的实践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共产党宣言》就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同盟代表大会委托为其起草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宣言》的发表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问世,又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创建工作的最终完成。同盟就是马克思主义同西欧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改造正义者同盟、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写作《共产党宣言》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直接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实践的结合。作为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100多年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就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从理想到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始终同共产主义工人政党的命运,同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命运,同社会主义的命运休戚相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是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虽然在中国提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可以追溯到外国传教士在上海办的《万国公报》1899年刊登的文章,虽然梁启超、朱执信等人也介绍过马克思的学说,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真切的了解,也并不表示赞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90页)是十月革命的炮声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不是在研究学问的书斋里,而是在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艰难跋涉中找到马克思主义的。1919年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两年后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就是结合的产物,党从此成为中国人民拿起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刚刚找到这个武器的中国共产党,尽管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还不善于将这二者结合,但是党立即用这一科学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投入了政治斗争。

  毛泽东在1941年说过:“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95页)今天我们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90年,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90年。这一结合是理论和实践之间双向作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在相互作用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从被动变为主动,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90年的历史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成为历史,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也在中国人民的实践中接受了充分的检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长达90年的时间里,在全国规模上同整个阶级、整个民族的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空前的大事件。1847年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只存在了5年,1852年宣告解散。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影响主要限于欧洲,全世界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有所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90页)列宁缔造的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列宁全集》第39卷第4页)到1991年苏联共产党解散、苏联解体,共88年;如果从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社会民主工党成立算起,共93年。无论如何,《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运用、发展和接受检验的16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联系历史实践来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决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由于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始终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全局,所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贯穿于党的全部历史之中。

  早在建党之前,党的先驱者的文献中就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观”这个概念。1919年5月,李大钊在他主编的《新青年》的《马克思研究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报告中说:“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3页)他提出和回答了“什么是理论家,什么是知识分子,什么是理论和实际联系”等问题,这些论述都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后来毛泽东还明确地用“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来概括当时的争论,他说:“什么叫马克思主义?那时的中央领导者们,实在懂得很少,或者一窍不通,闹了多年的大笑话。”(《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26页)在党的七大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回顾党的历史,深刻地指出:“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他说:“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331—332页)对于党的历史上的种种马克思主义作出鉴别,排除错误而确立真理,最终靠的是实践。历史证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真理性。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第1版,第52页)时,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说:“毛泽东思想的生长、发展与成熟,已经有了24年的历史,在无数次的千百万人民的剧烈斗争中反复考验过来了,证明它是客观的真理”。(《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34页,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他还指出,毛泽东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这在世界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历史中,是最大的功绩之一”。(同上,第336页)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在理论上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在当代中国新的社会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发展和检验。

  可见,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党领导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造旧中国、发展新中国的历史,也是在中国的实践中检验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时明确提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把它列于党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和回答的四个重大问题之首,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加自觉的高度。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结合党的历史来研究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二、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是我国哲学研究中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些论者对辩证唯物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质疑,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其他种种解读。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可以联系党的历史来考察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列宁的哲学思想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是同义语。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他又说:“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5、13页)同时,列宁特别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整体,他说:“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在列宁的著作中,“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称,是它的整体,而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是这个总体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部分。这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特别注意的不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而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同上,第115—116页)由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直接继承了列宁的哲学思想。在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96、395页)他又说:“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这是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5页)在毛泽东的著作中,“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或叫宇宙观),是辩证法的唯物论”、“共产主义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法唯物论”,(《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第14、17、2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这样的表述随处可见。邓小平一贯倡导实事求是,同时他把“实事求是”看作是用中国语言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表达,他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1页)因此,他在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概括的同时,既把它称为“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上,第69页)又把它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他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8页)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也反复强调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写进了我们的党章和宪法。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第52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第1版)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重申:“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第31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1版)我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的这些表述,是历史的记录。它们既是对党的理论的概括和表达,又是对党的实践的历史记载,因为它们来自实践,又指导了实践。

  毛泽东1937年写下的《实践论》、《矛盾论》和1957年写下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作。在《实践论》中,毛泽东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轴心,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揭示了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在《矛盾论》中,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以及唯心辩证法的区别和对立。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社会主义社会,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它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它们是以往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又长期指导了党和人民的实践。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普及和党的思想路线的贯彻,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深深扎下了根,在中国的大地上被付诸实践,发挥了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也使自己经受了千百万人民实践的检验。

  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还集中体现在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中。无论是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都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和贯彻实施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1945年党中央做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党成立后24年的历史,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一切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之正确或错误,其思想根源都在于它们是否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出发,是否从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和中国人民的客观需要出发。”(《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87页)2008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和经验时指出,30年来的宝贵经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808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90年来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取得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就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真理性最充分、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表明,在党的指导思想中处于理论基础地位的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决不是别的什么哲学;同样地,在党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发挥了改造世界的作用,又接受了实践检验的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决不是别的什么哲学。

  但是,在我国的哲学学术研讨中,辩证唯物主义遭遇了严重的质疑。质疑和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两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一些论者提出,辩证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主要理由是,马克思的著作中没有“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概念,辩证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的思想,而是源自恩格斯和列宁、斯大林的思想。有的论者说,辩证唯物主义是来自斯大林的“冒牌的假的马克思哲学”,要对它“进行彻底清算”。另一方面,一些论者在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同时,按照自己的观点解读马克思的著作,提出了各种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张。

  持这些观点的论者,其哲学立场和主张不尽相同。对这些观点和提法需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本文不对这些观点作全面的评析,这里只想指出,联系党的历史来看,不能不面对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如果辩证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既写在党的文献上,又被运用于党的实践之中,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了它的真理性和价值。假若它不是马克思主义,那么,我们党究竟是建立在一种什么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呢?第二,如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今天才被一些学者从马克思的书本中解读出来的这样或那样的“主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一些学者提出来的取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种种哲学主张,不管其理论上的论证如何,它们都不是90年来被运用于党的理论和实践中的哲学,它们不曾同中国人民的实践发生过关系。假若它们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那么,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据究竟是什么呢?

  不是别人,正是马克思本人,揭示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00页)假若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诞生以来就因为被误解或曲解而同人民群众的实践隔绝开来,那么,它经受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尘封在马克思书本中的直到今天才被一些论者发现的理论,就从根本上抹掉了它的实践基础,从而否定了它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毛泽东说:“我们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为着好看,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只是因为它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20页)那些否定辩证唯物主义而要用自己的哲学主张取而代之的观点,在方法论上有一个共同的根本缺陷,那就是离开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年来的实践去讨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种研究方法,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真理观。

  值得深思的是,所有这些观点恰好又都是以强调实践为特征的。它们无不以“实践”为关键词。某些公开宣布自己“成了无所畏惧的彻底的战斗的‘唯心主义者’”的人,也不忘以重视实践相标榜,名之曰“实践唯心主义”。这就再一次提醒人们,把实践提到首位的哲学,并不一定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也有唯心主义的哲学。从哲学史上看,实用主义哲学就是一种以强调实践为特征的实践的唯心主义。它证明,实践的唯心主义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确实存在的。我们强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恰恰表明了这不是无的放矢。

  (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教授)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田心铭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