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小”居民的“大”幸福
2011-04-25 16:05:52 字号:

  农民集中安置形成的农村新型社区,没有现成的治理模式,特别是灾后重建形成的大量农民集中安置点建成后,如何保证群众住得下、有发展、生活好,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成为我们必须尽快破解的难题。彭州市充分运用“131N”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的有效成果,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的新路子。一年来,农村新型社区居民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大家都说,“这样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过去想都没想到;灾区的‘小’居民也能得到‘大’幸福,全靠共产党领导得好、党员干部做得好。”近日,彭州市委组织部以军乐镇银定新区为例,对加强农村新型社区治理工作进行了调研与研究。

  一、农村新型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银定新区位于军乐镇银定村,是灾后重建中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建成的农村新型社区,也是军乐镇最大的统规统建安置社区,占地面积106亩,于2010年6月建成,入住居民548户1542人。

  灾后农民集中安置建成投用的农村新型社区是各级党委政府执政为民、广大党员干部艰苦努力为灾区群众办的大好事,也是广大灾区群众重树信心、期盼已久的大喜事。要把农村新型社区治理好,把群众的好事办实、喜事办好,客观存在几个现实问题和困难:一是农村新型社区党组织如何建立,如何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党组织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基础工作。银定新区居民中有党员49名,其中:银定村26名、玉皇村10名、朝阳村6名、香水村4名、华光村3名。由于居住地和组织关系所在地不一致,如果党组织设置不科学,党组织的领导地位被“架空”,党员的正当权利得不到保障、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二是农村新型社区由谁来管理、如何管理、经费如何保障。银定新区居民中,银定村637人、玉皇村351人、朝阳村294人、香水村193人、黑龙社区1人、军屯村24人、迎春村12人、华光村30人,在多村一社区的情况下,客观上要求农村新型社区既要立足村民自治,又要发展社区文化、打造社区环境、搞好社区服务,如何保障经费、实施有序管理是必须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三是如何发挥农村新型社区群众主体作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收益分配和生活居住相分离的矛盾,决定了农村新型社区居民的融合度较低。如果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让民做主”,镇村干部容易陷入小至环境卫生差,大至信访维稳压力大的工作困境,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僵化干群关系。

  二、军乐镇的探索与实践

  军乐镇党委高度重视做好农村新型社区的治理工作,突出以服务群众需求为宗旨,以宣传引导群众为切入点,以建立治理机制为抓手,以强化管理服务为重点,以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破解难题,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保证了农村新型社区群众住得安心、住得放心、住得称心和住得舒心。

  (一)宣传引导“开路”,让群众住得安心。银定新区入住群众来源不同、经济状况各异、个人素质参差不齐,长期形成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我的地盘我做主”等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已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军乐镇从宣传引导入手,巧抓“三个节点”,发动“三支队伍”,大力开展以“不等不靠、感恩奋进”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建立新的邻里关系和公共秩序。一是抓住入住前、入住中和入住后三个节点,及时跟踪宣传教育工作。2010年3月,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党务副书记和分管民政的副镇长为成员的新型社区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抓好银定新区管理领导工作。入住前,领导小组采取发放宣传册、房屋质量跟踪表、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对社区管理的意见建议,深入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习惯。入住中,采取镇领导班子成员包点、逐点开会方式,宣传“领钥匙”制度、装修制度、卫生制度、收费制度,有效防止乱搭乱建、乱丢乱放等问题。入住后,通过召开各类动员会,宣传车辆停放、环境卫生、摊点摆放、基础设施建设等系列制度,为实现有序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发动镇村干部、居民代表、党员三支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工作。镇村干部逐户走访、居民代表深入所联系楼栋住户、党员示范带动,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强化卫生、法律、治安和感恩意识,破除群众“等靠要”依赖思想,进一步营造新型社区共建、共创、共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治理机制“搭台”,让群众住得放心。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前提是要有群众参与的有效平台。2010年以来,军乐镇借鉴“131N”新型基层治理机制,探索建立了“临时党支部领导,社区议事会决策,社区管委会执行,社区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治理机制,充分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一是建立银定新区临时党支部。在镇新型社区管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成立银定新区临时党支部,召开社区全体党员大会,选举产生银定新区临时党支部领导班子。在党员大会上,银定村支部书记张乐付当选为银定新区临时党支部书记。临时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是:强化党的领导,加强入住银定新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成立社区议事会及监督委员会。41栋住户每栋推选出1名议事会成员,组成社区议事会。通过社区议事会,民主选举4人组成社区监督委员会。明确社区议事会是本社区居民参与集体事务的决策机构,监督委员会是监督机构。三是成立社区管委会。通过群众提名推荐、召开社区议事会选举产生了5名银定新区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管理社区各项事务,执行议事会的各项决议,接受监督委员会监督。

  (三)优质管理“增效”,让群众住得称心。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银定新区各自治组织各负其责,高效运转,狠抓社区日常管理,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一是实行居民自治,民主管理。为完善社区配套设施,经居民提议,社区议事会讨论决定,由社区居民自行出资安装监控设备,修建透绿围墙、车棚、广场等基础配套设施。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议事会讨论决定,从本社区的失地农民、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中聘请管理人员14名(其中:治安联防队员4名、清洁工7名、门卫2名和水电工1名),明确了岗位设置、工作报酬等。尽管社区居民每人每年缴纳80元物管费,但居民都说:“这钱花得值!”二是完善工作机构,规范管理。在社区管理管委会下设综合办公室和物管办公室。综合办公室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打破原有村、组界限,具体负责新区文化宣传、劳动就业保障、民政福利、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物管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区内收取物管费和其它相关费用,并负责新区内车辆管理、环境卫生、安全事务以及其他日常事务等。规范化管理让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变化,大家赞不绝口。三是加强制度建设,长效管理。制定了财务制度、门卫制度、巡逻制度、清洁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纠纷调解制度、文化活动制度等10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社区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用活资源“出彩”,让群众住得舒心。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军乐镇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大力引导,千方百计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在资源,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保证群众住得舒心。一是利用物业资源增收。为有效解决社区办公、基础设施维护等资金问题,减轻居民负担,银定新区对社区内车位出租,每月收益2380元,利用富余办公用房兴办“爱心超市”出租,每年收益6666元。二是利用人力资源增收。为解决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银定新区管委会建立了“一户一档”,档案里包含住户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培训意愿、就业需求等,并制作了相应电子数据库,让信息的筛查更加全面、便捷。下一步新区将利用“银定新区”这个品牌,在社区内组织劳动力成立家政保洁公司,为本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的同时,走出社区,走向市场。三是利用社会资源增收。银定新区临时党支部与市建设局质检站党支部结成“手拉手”支部,获得对口帮扶资金3万元。引入绿化公司承租社区内的绿化用地,公司负责社区内的绿化同时每年向社区缴纳土地租金5000元。引进社会资金20余万元创办“家庭车间”,不但能满足社区居民就近就业,每年还能为社区创收6万元以上。

  三、银定新区治理的成效及启示

  通过一年的努力,银定新区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破解了农村新型社区的管理难题,为建设统筹城乡的新农村积累了经验。银定新区采用党组织领导、政府引导、群众自治的方式破解了农村新型社区组织建设难、经费保障难,人难管、事难理等问题,实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建成了基层组织健全、社区环境优美、社会秩序井然的农村新型社区,社区居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银定新区的建设成果引来了10余个镇2000余名镇村干部、群众前来参观考察。

  二是探索了农村新型社区的治理机制,为理顺基层组织关系和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提供了样板。银定新区探索建立的治理机制,理顺了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发挥了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居民自治。每月28日定时召开居民议事会,传达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通报新区近期工作重点,通报上次议决事项办理情况和上月财务收支情况,讨论本次会议议题并进行民主表决。新区专门设置了财务公示栏,将物管费、超市租金、车辆管理费、管理人员工资等情况公之于众。社区居民普遍反映,“社区内大小事情都是通过议事会讨论决定的,还有监督委员会监督,公示栏上也看得到,我们放心得很。”

  三是创新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创造了条件。由居民中的党员组建成立临时党支部,确立了党组织在新型社区的领导地位,保证了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居民自治的正确方向。同时,保持党员的组织关系不变,保证了党员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参加组织生活的权利不受影响。通过党组织领导和党员干部示范,加深了社区居民对党的感情,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来自香水村的66岁郝映江大娘过上了幸福的晚年,她把发自肺腑的心声编成快板书广泛传诵,“有了几位好领导,银定新区搞得好,社区变成新面貌……主席的关怀记在心,党的恩情比海深!比海深!”在社区居民中引起共鸣。

  银定新区“小”居民得到了“大”幸福,给我们几点启示:

  一是党的正确领导是创造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其中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党努力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自觉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面对农民集中居住管理新课题,军乐镇各级党组织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群众需求,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新型社区治理新路子,为新型社区居民创造幸福生活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是群众主体作用是创造幸福生活的主要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动力之源。军乐镇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勇于解决农村新型社区治理中的矛盾和问题。银定新区坚持将群众的事情交给群众去办,提高了群众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使群众由过去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转变为积极参与,节约了社区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营造了“自力更生、感恩奋进”的良好氛围。

  三是推进持续发展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基本途径。发展是民生的保障、基础和关键,是最大的民生。军乐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抓好群众的“安居”工程的同时,超前谋划“发展”大计,通过整合人力、土地等资源,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不但增加了社区居民收入,而且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形成了持续发展的可喜态势,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吴明陵 韩宗芳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