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坚持的原则。近年来,上饶市委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注重构筑学习体系,完善学习制度,坚持每年一次理论务虚会,每半年一次“鹅湖讲坛”,每季一次中心组集中学习,每月一次新知识讲座,每周皆有理论学习。突破就学习抓学习的传统方式,高度重视“行动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坚持带着问题学,真正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破解难题的措施、推动发展的动力,形成了真学、常学、善学、学以致用的好风气。
“十一五”期间,上饶在经济发展坐标上画出了一条精彩的增长曲线,去年全市GDP达901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07.9%;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4亿元,年均增长27.7%。2010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但上饶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旅游总收入、粮食总产量、引进外资等指标仍然超越历史,顺利进入了发展“快车道”。这既是上饶推进“科学发展、奋力赶超、全力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生动实践,也是以“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为特色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客观写照。
上饶坚持把学习科学理论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市委文件形式提出全年的学习主题,注重学以致用。
一是大力弘扬方志敏精神,着力攻克思想观念上的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上饶市党员干部紧跟时代步伐,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是,由于受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影响,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在思想观念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传统的思维定势、行为方式还严重阻碍上饶发展,突出的表现是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不强。为改变此状,上饶挖掘整理了产生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宝贵财富——方志敏的事迹及精神,致力于把弘扬方志敏“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精神打造成“灵魂工程”。上饶在党组织和领导班子中强调学习方志敏、弘扬方志敏精神,就是要教育引导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着力增强贯彻党的科学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就是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领导班子过程中,上饶把加强学习、改善学习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把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党员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弘扬方志敏精神作为两次市委全会的主题,组织市委委员、四套班子成员、市县区委书记、县长和市直单位负责人到方志敏烈士纪念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旧址以及清贫园、奉献园学习瞻仰;举办“方志敏事迹和精神巡展”,请来央视“心连心”艺术团颂扬方志敏精神,在媒体上推出《解读方志敏》系列专题,推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成为弘扬方志敏精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自觉实践者和大力推动者,努力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干部健康成长。近年来,上饶在全市推出十三个弘扬方志敏精神、在平凡岗位上作贡献的优秀党员干部典型,全市巡回作报告,深深打动了党员干部的心灵。
通过学习,通过参观瞻仰,通过市委全会,大家深感方志敏是个才华横溢、勇于创新的伟人。方志敏在根据地首创了股份制,首创了地雷战,首创了对外开放的边贸政策,首创了列宁公园,毛泽东称赞他创造了“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称赞赣东北省为“苏维埃模范省”。大家一致认为,今天,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需要具备方志敏的创造精神,需要用解放思想的新姿态和“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敢为人先。这一“灵魂工程”为加快上饶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在学习中理清发展思路,着力攻克经济转型的难题。上饶市坚持把学习作为理清发展思路、提升发展理念的关键,不断深化对市情和发展现状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发展优劣势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国内外发展大势的认识。邀请了著名专家学者讲课。每年围绕更新和完善发展思路的任务,召开一、两次理论务虚会。在广泛学习、充分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进行科学决策,确立坚持“掉头向东,通江达海”的开放取向,坚定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不动摇,全力打造“一个交通枢纽,建设四个生产贸易基地”,强攻城区、园区和景区,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的一系列发展思路。实践证明,这些决策思路符合上饶实际,得到了全市上下的广泛认同。上饶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都已形成“十字形”布局,交通枢纽地位初步形成;上饶海关、无水港等开放口岸和平台相继建成。上饶被国务院批准为开放城市、被商务部授予国家加工贸易重要承接地,被旅游部门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三清山、龟峰、万年神农源都进入了世界遗产的行列,上饶成为全省旅游综合收入增长最快的城市。
作为典型的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城市,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制约经济转型的最大障碍,突出表现是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小而不优。上饶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产业结构初级化的问题、三次产业比例不合理问题,最终确定了“稳定一产、调优二产、搞活三产”的思路,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来的21.2∶42.4∶36.4调整为去年的16.8∶51∶32.2。
三是坚持学习为民、为民学习,着力攻克改善民生的难题。解决民生问题,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市委中心组学习,有1/3涉及民生内容,特别是教育改革问题、全民创业问题、卫生体制改革问题、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问题,做到反复学、力求学深。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制约民生改善的难题很多,迫切需要通过学习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措施去解决。以去年为例,全市拨付各项民生保障支出达42.3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0.7%;一年新增就业人数10.5万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廉租房建设完成3389套、17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 30.5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 37.7平方米,并有5970名贫困农民完成了移民搬迁任务。最近一次市委中心组学习,重点学习研究教育体制改革问题,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教育公平;认真学习研究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促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认真研究和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促进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
四是在发展“三城合一”中提升品位,着力攻克以中心城区为龙头的城镇化发展难题。上饶中心城区是由市本级、信州区、上饶县旭日镇三城组合而成的城市,怎样做优中心城区?这两年,市委多次组织中心组学习,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开展网上在线学习,并先后组织人员到新加坡、巴黎以及南京、广州、厦门、日照等地学习考察。走出去,请进来,让上饶对中心城区的高标准、高品位发展信心更足了。通过学习,围绕建设“生态典范、绿色家园、诗画城市”的定位,深化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和实践:体系上按照“绿色空间分割、快速通道相连、功能设施互补、中心城区带动、各县(市、区)协调发展”的要求,提出建成以市中心城区为中心的“1+5”信江河谷城市群的战略要求;空间上坚持贴近时代、贴近市情、贴近市民,按照“提升老城区、拓展城东区、做热开发区、做旺中心区、开发诸景区,扮靓三江口”的要求,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大建设;路径上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打造环境、集聚发展”要求,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市经济四篇文章,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规划上按照前瞻性、科学性要求,在全省率先高起点完成了上饶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了一系列专项规划编制。
市委中心组成员还以破解中心城区建设难题为重点,按照“定主题、定人员、定时间”要求,分别就“中心城区如何定位”、“建设资金从哪里来”、“城市文化如何做”等重点问题,深入开展学习研讨和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理论联系实际、富有真知灼见的学习成果。
正是通过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上饶推出了一系列破解城市改革、发展、稳定难题的举措,有力促进了中心城区的扩容与提升。去年,中心城区建城区面积达 50多平方公里,规划区人口达51万。
五是大力倡导现场学习会、宣讲下基层、经济巡查等形式,着力攻克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的难题。上饶坚持以学风带作风树新风,使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首先,实行专业、业余相结合,对理论队伍进行大整合。宣讲队伍由过去的几十人增加到300多人,去年做宣讲报告100多场,内容涉及创先争优、科学发展、全民创业等。报告到乡镇、宣讲进企业、政策下农村,在上饶蔚然成风。其次,推行“菜单式”培训,由党员干部根据个人实际需要点“菜”学习。干部培训项目,分宏观经济、公共管理、区域经济、金融、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7个专题,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公开招标,近年有万余名党员干部通过“自主选学”,到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知名高校培训进修。再次,先后召开全民创业、旅游、工业化、城镇化、环保、现代农业等 6次工作现场推进会,现场会既请实践者分享经验,也请专家解说相关理论作理论报告,把实践课和理论课熔为一炉。与此同时,还积极探索干部“上派下挂”的途径,“上”就是争取到上级机关跟班学习,开阔眼界;“下”就是到企业社区、农村基层一线锻炼,增强操作本领。上饶还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管好“官场”,提高机关效能,形成风清气正的工作作风;坚持管好市场,优化创业环境,形成良性竞争的发展环境。对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各套班子成员不分一线二线,不分前台后台,一人负责一个或一批项目,把学习融入实践,实践融入学习,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达到学用结合、学用相长。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上饶市委书记)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蔡晓明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