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用“制度红利”增强民资信心
2011-03-15 16:31:34 字号:

  用“制度红利”增强民资信心

  ——民间资本如何迎来发展的春天之五

  年初陆续召开的一些地方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我国民间资本虽然积累了大量财富,却面临自身转型升级能力不足等困境。他们建议,未来中国发展必须正确认识民间资本的作用,用“制度红利”增强民资信心。

  

 

  工人在宁波雅戈尔集团的衬衫生产线上工作。王定昶摄

  现状:民间资本软肋凸显

  由于许多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民间资本投资软肋凸显,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溢出,不少企业甚至把主业作为融资平台,从银行套取资金后投入资本市场博取高额利润。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风险管理人员透露,在对民营企业资金流向监控时发现,一些企业贷款后,资金进入集团公司,再从集团公司流向房地产或其他领域。

  全国工商联常委、温州神力集团董事长郑胜涛对此现象忧心忡忡。他说:“温州已经不大有人愿意做实业了,金融危机期间停产企业大部分没有恢复正常生产,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

  浙江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周冠鑫说,不少大型民营企业的资本配比基本是“三三制”,即主业、房地产、金融证券投资各占1/3,后两块投资比例趋高,因为收益可观。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福建七匹狼控股集团执行总裁陈欣慰负责集团的资本运作。他表示,传统制造企业采取这样的资本布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一般性制造业总体平均利润在15%左右,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和外商压价,加上人民币升值,几乎把利润抵消;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市场份额基本划定,扩大产能和市场布点未必就能增加多少市场份额。

  在区域经济竞争的压力下,一些地方把引进央企作为快速做大经济总量的捷径。泉州市经济部门一位人士说,福建过去投资主体主要是民企,导致产业结构偏轻,经济总量不大。现在引进央企,主要是调整结构的需要,央企在做大经济总量上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使民间资本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传统地盘受到挑战。

{Ky:PAGE}

  盼望:环境好一点

  在近期召开的浙江省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不少民营企业家希望未来在涉足垄断行业时,“环境能更好一点,气候能更暖一点,土壤能更肥一点”。具体有五盼:

  一盼尽快制定打破垄断的具体办法。他们认为,打破垄断需要有部门负责与民企直接进行对接,有针对性地帮助民企进入垄断行业。

  二盼“强势国企”不再争抢新市场。一些民企负责人希望能在页岩气和浅层天然气开采业等领域分一杯羹。

  三盼降低垄断行业门槛。“新36条”明确规定民间资本可进入法律未明令禁止的垄断行业,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准入门槛往往抬得很高。

  四盼金融服务组织携带大规模民间资本进入垄断业。浙江省政协委员、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在巨无霸国企面前,单个民企进入垄断行业,很难打破垄断,同时也难以激活许多民间资本。如果让垄断性央企与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合作共同进入垄断领域,能给国企和民间资本带来双赢效果。

  五盼垄断性国企别当裁判员。许多民企负责人表示,当前,许多垄断性国企自己制定国家标准,自己制定竞争规则,显然不利于民企发展。

  出路:用“制度红利”进行信心引导

  浙江省政协委员、温州市政协副主席、温州市总商会会长郑胜涛说,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资源,一定要珍惜和爱护。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胡宏伟认为,“漂移”不是民间资本追求的目标,只要给其“一片沃野”,就会“落地生根”。在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国家要想尽各种办法进一步增强民资信心。

  首先要对民间资本进行信心引导,给民营企业新的“制度红利”。胡宏伟认为,近年来,民营企业作为“改革力量”的形象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负面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积极性。郑胜涛表示,激发内生性活力是我国的战略性课题,希望中央能够把“激发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热情”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来抓。

  其次是尽快出台产业引导细则,切实放开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福建省政协常委、泉州最早投资政府BOT项目的陈庆元认为,在国家政策层面,当前最迫切的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新36条”精神,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营造有利于民间资本投资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配套细则,同时对不利于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进行清理和修改。

  此外,政府部门还需搭建各类资本引导平台,吸纳民间资本,促进民资转型升级。周冠鑫建议,可以通过加快地方金融改革步伐,由政府引导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联盟,作为集聚民间资本的平台,提高民间资本组织化程度,减少投资盲目性。周德文建议,要引导民间资本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实业发展与民间资本良性循环。 记者 柴骥程 项开来

来源:半月谈

作者:柴骥程 项开来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