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中央组织实施的重大思想理论建设工程。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组织编写一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充分反映各学科领域研究进展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基础教材。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指导下,在中宣部、教育部等主管单位的精心组织下,在哲学社会科学界许多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下,各教材编写课题组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呕心沥血,精雕细琢,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首批9种重点骨干教材已经全部编写完成,经中央审定出版并陆续在全国高校投入使用。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有关教材的编写情况和内容特点,本报今天起分期刊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教材编写课题组撰写的介绍文章。
201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编写的新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下,经过教材编写课题组和许多专家学者的艰辛努力,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题组在10余个省份、数十所高校进行实地调研和征求意见,组织召开30多次专题研讨会,数百名专家学者以及学生参与讨论。教材编写提纲和书稿经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又先后进行了6次集中审议和书面审议,课题组进行了数十次集中修改。这部教材以扎实的理论探讨、崭新的研究视角、独到的体系安排,较好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水平。
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总体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要把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哲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为重要任务。这部教材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哲学的视角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宝贵经验,集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贡献,深刻阐述了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和重大意义,着重阐发了先进生产力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与历史进程、先进文化与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关系,阐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社会作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教材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核心观点和基本内容。提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题,这一主题的确立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提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这一观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组成部分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提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这部教材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命名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两个不同的“主义”,而是一个主义。在借鉴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编写经验、吸收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新成果的基础上,这部教材建构了以世界的物质性为理论前提,以实践的观点为逻辑起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融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体系。全书共分十五章:第一章,哲学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第三章,世界的物质性;第四章,实践与世界;第五章,世界的联系与发展;第六章,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七章,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第八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第九章,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十章,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十一章,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十二章,认识活动及其规律;第十三章,真理及其检验标准;第十四章,价值与价值观;第十五章,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样一种教材体系安排,有利于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内在联系,有利于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及其精神实质。
辩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任何一门学科教材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深入阐释这门学科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编写一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又要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换言之,必须辩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对于已经成为常识性的基本观点,如物质统一论、能动反映论、历史决定论以及矛盾论等,这部教材在全面介绍的基础上,又结合当代实践的新经验、当代科学的新成果对之作出新的阐释,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性。例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放到当代科学的背景中去理解,结合量子物理学及其“测不准原理”,并从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去阐释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通过对“客观实在”的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同当代科学和哲学共同关心的课题联系起来,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当代意义。再如,结合“数字化的虚拟”阐释能动反映论,结合统计决定论阐释历史决定论,结合系统论阐释矛盾论,等等。
有些观点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过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没有涉及或未加以重视,没有把它们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加以阐释,如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对于这些基本观点,这部教材以当代实践和科学为基础,深入挖掘、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力图予以全面阐述。
有些观点本来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有所论述,尚未充分展开、详尽论证,但当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又日益凸显这些问题,使之成为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问题,如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与自然的“和解”、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等问题,教材同样以当代实践和科学为基础,对之进行深入分析、系统论证,使之成熟完善,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与原有的基本观点融为一体。
有些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集中和明确阐述,而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依据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变化中的实际”提出的新观点。这些观点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例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等。这部教材非常注重与现实“对话”,努力使现实问题上升为理论问题,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部教材力图以科学的方法、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的精神,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努力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同时,限于客观原因和编写者的水平,这部教材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我们期待广大同仁对这部教材提出更多更好的修订意见,使其日臻完善。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编写课题组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