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要害在“特权”而非“车牌”
2010-12-09 14:02:43 字号:

  从这个月开始,陕“O”车牌在三秦大地消失,网友迫不及待地在网上将陕“O”放进展览文物的橱窗。(新华网12月8日)

  事实上,对特权车的关注,并不是今天才有,陕西、广东等省的人大代表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取消“O”牌特权车的建议。最近几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都在全国和地方的两会多次提出议案、提案。可以认为,特权车横行早已引起了民众的不满,而一些特权车引发的祸端更是让民众义愤填膺,但是,却无可奈何。

  其实,在国外,很少有人会产生“特权车”的想象,即使贵为王室也要遵守交通规则,没有任何逾越法律的特权,更没有所谓的“特权车”之说。英国2004年因警车超速,全年发生车祸有40多人因躲避不及,遭遇不幸。引发公众的质疑和内政大臣的批评,从此规定政府用车和普通市民车辆一样,违规者重罚,交通状况立马好转。德国政府车辆遵规守矩,非常自觉,得到各国的好评;比利时的王室用车也必须遵纪守法;非洲小国博茨瓦纳公休日路上见不到公车……

  笔者以为,“特权车”的治理不在车牌,即使现有的那些拥有所谓特权车牌的车辆,只要坚决取消车牌前面的“特权”,恐怕一切都烟消云散了。也就是说,特权车治理要害在约束特权,而非在“车牌”上打转。如纠结于车牌,在笔者看来,轰轰烈烈的取消车牌运动,很可能演变为自编自导的“权力游戏”,甚至是在制造新的治理陷阱。

  缺乏必要的权力制约,是特权车泛滥的根源,也是特权车耀武扬威乃至寻衅滋事、任意践踏法律的罪魁祸首。换言之,特权车治理陷入困境的实质是制度问题。权力滥用、制约不力是因,而车牌号仅仅是果。特权车之弊,说到底都只不过是权力本位、官本位之弊的表征。道理很简单,特权车大多就是官车,不从严治官治权,又如何能从严治理特权车?

  代表着特权的“O”牌特权车被取消了,但不意味着特权就随之消失了,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治理特权车就是取消车牌号。因此,应谨防特权车“死灰复燃”,正如网友所说,以这样或那样的“特殊牌照”形式出现,防止地方清理“特权车”行为陷入“清理—好转—复发—清理”的“怪圈”之中,更不能让治理特权车成为权力者自编自导的“闹剧”。在笔者看来,治理特权车,一是治权治官,二是让民众参与,做到透明化,给民众以监督权。否则,只能是空谈。(朱四倍)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朱四倍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