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堵疏结合防热钱
2010-11-23 15:51:58 字号:

  应优化组合多种政策工具,防止热钱冲击资产价格、加剧通胀预期;进一步放松经常项目的用汇管制,减缓游资涌入的压力

  眼下,中国老百姓正面临着物价上涨的炙烤。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份CPI高达4.4%,创出两年来的新高。较之尤其应该上涨但却迟迟不挪窝的工资,生活压力让很多人如坐针毡。

  物价频涨,原因有几方面。今年自然灾害比较多,一些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减产影响了市场供给;土地、原料、劳动力等成本也在涨,推升了一些产品价格上涨。除此之外,还有输入性通胀,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屡屡被人提及——热钱炒作。

  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近两年后,国内流动性过多的现象已比较明显。受中美利率长期倒挂、人民币升值势头趋显的影响,特别是最近美国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国内市场对海外资金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过多流动性的内外夹击,使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愈加严峻。比如,最近有关外资加速抢滩中国楼市的消息引起市场关注,据商务部统计,前10月全国房地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增长48%,增幅远高于同期总体吸收外资增幅。

  受限于热钱口径的界定,以及热钱进入渠道的隐蔽性,目前对其规模尚难作出准确统计,但热钱涌入的危害毋庸多言。关键是,我们该如何应对?

  有专家建议,应加强监管,堵住热钱流入的渠道。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国际资本进入途径、投资规模和投向的监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严格监管贸易结算等方法阻止“热钱”流入。同时,政府应建立热钱流入的预警机制,及时公布国际资本动向,增大信息透明度,从而减少市场波动。

  这类观点不无道理。然而,对热钱只采取“堵”的办法是不够的,资本项目的监管难度很大。我国货物贸易世界排名已上升到第二位,出口跃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规模占全球1/10,与国际市场的联系非常密切。这种情况下,热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包括贸易信贷、短期信贷、外国直接投资(FDI)等等,而这些都极难被认定并查处。

  应对热钱涌入,需要堵疏结合,对外堵截,对内疏导。目前来看,应优化组合准备金率、信贷调控等多种政策工具,防止热钱流入和国内信贷投放形成合力,缓解对资产价格和通胀预期的冲击。此外,应进一步放松经常项目的用汇管制,鼓励资本更多地“走出去”,从而对冲游资涌入的压力。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想“走出去”投资,苦于用汇限制,迟迟不能成行。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绝大多数外资企业坚持把自己看作是“中国企业的一部分”,立足当地谋求长远发展,但也不排除少部分外资搞短期行为,“赚一笔就走”。因此,在保持利用外资政策方向不变的基础上,必须强化对外资的引导和监管,力求实现外资企业持续发展和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的双赢。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崔鹏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