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医生的价值在医术而非卖药
2010-08-21 14:15:35 字号:

  一边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且广受诟病的“药价虚高”带给医院收入,一边是最能体现医生价值、最有技术含量的医疗服务却不赚钱,这种“价值倒挂”的医院收入结构亟须调整。

  在古装剧里,我们时常看到医生出诊的情形——把脉、写药方、医嘱、收取诊金,然后走人。看起来是“医药分家”的,医生诊病,收诊金,凭的是精湛医术;药铺卖药,收药费,靠的是齐备药物。即便药铺配备“坐堂医生”,据说也是各收各钱、各获各利。不像今天,医生被捆死在固定的医院,医院靠医生开药赚钱,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药养医”。

  数据显示,我国公立医院总收入的50%至70%是药品销售收入。正是医院这种“以药养医”的模式,导致了“看病贵”,导致广受诟病的药价虚高现象,也带来了“过度医疗”、“小病大治”、“大处方”、药品“降价死”等乱象,而廉价药短缺,即是其一。

  据本报近日报道,一些常用廉价药物往往在医生的处方里销声匿迹,一项通过对国内12个城市42家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调查显示,医院廉价药的缺口高达342种。而一位医生则披露黑幕:很多廉价药只是换个“马甲”摇身一变成为高价新药,医生为了完成业绩往往青睐高价药,因为高价药加成多、回扣多。

  这恰恰证明了“以药养医”的后果——廉价药死得快,高价药受青睐。当然,“以药养医”模式和“药价虚高”现象的存在,跟政府医疗投入不足、医院公益性定位模糊、药品销售中间环节层层加价和贿赂黑幕等密切相关,但关键的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医院的收入结构畸形——医生不是靠医术,而是靠开药来获取收入,医院不是靠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是靠卖高价药来赚钱。虽然不能说“药价虚高”皆由此生,但至少与这种畸形模式紧密相连。

  一家大型医院的最大财富是什么?不是高楼大院,也不是药房堆积如山的药品,而是医院内众多医生的精湛医术和丰富经验,这才是医生和医院安身立命的根本途径。一名真正的医生,应该是凭借自己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患者,依靠自己的科学诊断获取收入,这个收入,更应该是广义的“诊金”,而不是“药费”加成和回扣。医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诊断病情、提供治疗方案,而非兜售高价药品。

  媒体曾以上海三级甲等医院仁济医院为例报道,其诊疗费是14元,而主任医师是20元。一台高难度的心脏移植手术,收费也不过3510元,而这已是最高手术价格。一边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且广受诟病的“药价虚高”带给医院收入,一边是最能体现医生价值、最有技术含量的医疗服务却不赚钱,这种“价值倒挂”的医院收入结构急需调整。备受关注的高州医院,其高明的机制之一就是医院骨干医生和护士实行年薪制,奖金分配实行“星级管理”,医生和护士靠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获取报酬,基本上实现了“以技养医”。

  其实,新医改方案中既有“逐步取消‘以药养医’”的表述,也有以“药事服务费”替代15%的药品加成的试点安排。当然了,区区15%的药品加成在虚高的药价面前杯水车薪,“药事服务费”恐怕也不足以切断医院收入与药品销售间的联系。不过,这种从“以药养医”到“以技养医”、“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价格”的方向转型倒是值得期待,至少可避免医生成为药价虚高怨气的发泄对象,体现医生的真正价值。(薛世君)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薛世君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