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在推动大众化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010-07-22 14:19:00 字号: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党的建设大局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只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法宝。在新形势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普及作为推动中国革命第一位的政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通过各种方式,广泛教育群众,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大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同时,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的事业,指导这一伟大事业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完成这一伟大事业,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一科学理论。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统一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激发出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应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严峻挑战的紧迫任务。当前,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峻挑战。只有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才能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科学把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性要求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科学把握其基本特点和内在规律,找准关节点和着力点。

  坚持正确方向,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原则。为此,必须积极探索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对社会上的模糊认识,要及时解疑释惑;对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和意识形态渗透,必须保持警惕,加强防范,坚决斗争。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关注和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使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和体会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理论。

  突出实践特色,使人们在亲身体验中认可理论、坚信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它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质,要求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学习掌握这一理论。因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注重将理论研究和宣传同我国当前实际结合起来,同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引导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学习掌握这一理论,使之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成为人民群众实践的科学指南,成为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体作用的强大思想武器。

  把握时代要求,用时代的理念和语言阐释时代的理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产物,反映了时代要求,体现了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的理论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时代的理念、时代的语言和时代的形式来阐释。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结合时代特征,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阐释,并努力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和要求体现到人民群众新的实践中去。要采取富有时代气息的传播手段和表现形式,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不断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广阔空间。

{Ky:PAGE}

  注重群众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宣传的作用。人民群众既是大众化的对象,又是大众化的主体。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应采取各种方式培育人民群众的理论兴趣、理论思维、理论素养,使人民群众形成学习自觉、信仰自觉、应用自觉;让人民群众唱主角,广泛开展“启发式、互动式、自主式、开放式、辨析式”理论学习活动,理论学习的主题由群众自己定,大众化的形式放手让群众自己创,充分挖掘和调动人民群众中蕴含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潜力;注重培养树立自觉学习贯彻理论、热心宣传普及理论的先进典型,引导他们积极当好学习实践者和宣讲传播者,带动和促进群众性理论学习活动的广泛开展。

  力求通俗易懂,拉近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注重理论普及,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这就要求理论宣传工作者既精通理论又熟悉大众语言,找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关心问题的结合点。应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角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回答收入差距、就业、医疗、住房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紧贴群众思想实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回答问题,在娓娓道来中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说明白,不断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多措并举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于采取有力举措、运用有效手段、促进有效落实。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任何思想理论的广泛传播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大众传媒历来是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阵地。应继续发挥好报刊、图书、广播、电视在理论宣传普及中的重要作用,多推出读者愿看、爱看的通俗理论文章和书籍,打造一批有影响的报刊、广播、电视理论宣传品牌;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准确把握网民的接受特点,运用各种网络传播方式,更好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大众。

  大力提倡清新自然的文风。文风反映作风、体现党风,文风好坏直接影响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必须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把改进文风作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努力形成新鲜活泼、清新朴实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应充分考虑基层干部群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方式,坚决克服文章“抽象晦涩”、讲话“枯燥冗长”的现象,把理论转化为“大白话”,力求深入浅出、以小见大、生动活泼,让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坚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注重用事例说话、用数字说话、用典型说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建立健全有效的制度机制。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一个紧迫课题,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靠科学、具体、管用的制度机制来保障。应建立责任制度,实行理论宣传普及目标责任制,对任务进行细化和分解,明确进度,落实到人;强化党委宣传部门的指导职能,构建组织有力、运转协调、实力雄厚的“大宣教”格局。建立反馈机制,坚持深入实际开展专题调研,及时掌握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了解理论宣传普及的进展情况和实际效果;定期分析受众需求,适时调整计划方案,增强理论宣传普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考评机制,把理论宣传普及工作纳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任务考核,并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根据形势发展,调整考核内容,改进考核办法,调动各方面做好理论宣传普及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王森泰 作者为军事科学院副政委/《人民日报》2010年07月22日07版)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