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包心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统一改革认识
2010-07-13 14:09:27 字号:

  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对社会成员正当利益的根本维护与促进。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疏导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心理,把人们的利益诉求同社会变革与进步有机地统一起来、融合起来,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长期而现实的任务。

  在社会主义全部历史进程中,以人为本与民主公正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以人为本,是引导社会成员科学地理解和推进社会主义的根本基点。民主公正,是对专制政治和社会差异的本质超越,是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本质的最基本方面,是梳理社会成员利益诉求、增进社会成员价值共识、消解社会变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使现实社会保持正确方向和稳定发展的关键。在我国现阶段,坚持用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尤其需要突出地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在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基点上增进人们对改革发展的共识。在改革开放已进展30多年后的今天,如何引导人们科学地认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进一步凝聚广大社会成员对改革发展的共识,成为思想道德领域建设的一个重大任务。对于党和政府的改革决策和发展措施,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许多思想认识问题由此而滋生,继而引发一些群体性突发事件,上世纪80年代那种对改革发展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参与现象,似乎很难再出现了。对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高度加以深入分析和正确疏导。上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打破“大锅饭”、“铁饭碗”,改革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赋予人民群众以更多的自主权。这样的改革,一方面使长期受压抑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极大地调动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同时改革也给人们带来了显著的实际利益,因此人们对改革由衷拥护、充满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尚未触及某些根本性的体制和制度,因而诸多深层矛盾和问题没有明显暴露出来,改革的阻力和困难度较小,人们对这样的改革充满信心、寄予厚望。这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心齐气盛的改革舆论氛围和认识氛围。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各项改革在 80年代基础上长足发展,人们从改革中得到的实惠也比80年代显著增加,然而由于改革进入全面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制度新体制阶段,改革触及了许多过去未曾暴露的体制和制度中的深层矛盾,这就使得改革进程显得艰难和沉重起来,改革的阻力和困难度也相对增大起来。由于人们对改革的期望值很高,而相对地对改革代价的心理承受力准备不足,这就势必滋生一种对深化改革的隔膜心理、忧虑情绪乃至怀疑态度。这样一种社会心态,不仅直接涉及对各项改革的信心和认同,而且直接影响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怀疑我们的改革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怀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给人民带来共同富裕,以至把我们的改革等同于民主社会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如此种种思想认识问题乃至社会思潮,都无不与当前改革面临的深层考验有着密切联系。这就要求,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与出台各项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政策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利益标准检验、衡量各项政策和各项工作,努力使广大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带来的民主公正的效益。另一方面,要正视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引导人们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认清矛盾和问题的深层原因,坚定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化解矛盾的信心。只有这样,广大公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党的信任才能有坚实的思想基础,才能转化为共同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假如不是这样,而是回避矛盾、粉饰太平,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抽象地讲一些改革开放大道理,那么就很难化解人们心中的疑虑,激发起对改革发展的认同和热情。

  第二,在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基点上梳理人们对社会公平的期待。追求公平和平等,既是人性的一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公平是一个历史过程。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当前我们仍面临着运用市场机制提高生产力水平这样一个最迫切的任务,加之由于等级制度和观念的深重影响,社会发展在公平机制及其实际效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还很难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完全统一。在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时候,会出现不平等竞争现象;在运用多种方式分配社会财富的时候,会出现某种利益差别甚至利益分化;尤其是,国家公共权力被少数人利用参与经济活动,会直接破坏经济领域的公平竞争,产生以权谋私腐败现象。如此等等,都是在现阶段所很难完全避免的。当人们对社会公平的期待和追求与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公平现象产生重大反差的时候,人们原先美好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动摇,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心理和失落感,这就有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信仰危机、信念危机和信任危机,这是当前某些领域认识问题增多、社会思潮加剧乃至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一个迫切任务就是必须正视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些不公平现象所带来的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落和认识反差,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社会公平观,激励人们为实现社会公平而努力奋斗。要使人们懂得:社会公平是一种伟大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发展就是要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向着这一目标迈进;社会公平又是一种艰难的发展过程,需要长期奋斗才能完全实现。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当运用市场机制打破平均主义、追求最大效率的时候,有可能对社会公平机制造成破坏,产生某种不公平现象,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是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种暂时现象,社会主义制度最终要消灭任何不公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把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公平的优势与市场运作机制追求最大效率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这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又是我们的现实任务。

  第三,在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基点上引导人们对切身利益的关注。一定的思想认识问题乃至社会思潮总是同一定的利益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处于不同利益关系中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认识问题;对某些利益的共同诉求,有可能酿成某种社会思潮甚至群体性突发事件。国企改革中的产业工人,特别是下岗工人,有可能对改革的前途产生忧虑;失地农民和某些困难群体,有可能对党和政府产生信任动摇;在各种思想文化碰撞中的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有可能产生困惑和扭曲;经受着权力和物质考验的国家公务人员,有可能丧失远大理想,甚至腐化堕落。如此种种,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社会逐步“物化”状态下所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当前社会成员所反映出的思想认识问题,概括起来无非是两点,一是民生,二是民主。民生与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是对执政党和各级政府的最大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正视人们所关注的切身利益,尤其要关注民生和民主,在确保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把社会成员的利益期待引导到正确的价值目标和认识视野中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要使人们懂得,对个人利益的关注和追求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必须把个人利益放到全局范围内加以考虑和对待,脱离全局的个人利益追求,有可能走入歧途;在当前经济社会深度转型阶段,社会利益格局正处于分化、调整时期,衡量社会是否进步,归根到底要看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人们根本利益的增长,而不能仅仅看某些局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是否得到满足;由于旧体制的影响,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某些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损害,这不是改革的过错,而恰恰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才能够得到根本解决。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对社会成员正当利益的根本维护与促进。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疏导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心理,把人们的利益诉求同社会变革与进步有机地统一起来、融合起来,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长期而现实的任务。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