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
2010-06-20 17:13:53 字号: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讲话时强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切实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工作要求,身体力行、勉力而为,在弘扬优良文风上不断取得新进步。

  实践证明,党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党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一些理论文章中,文风上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大力纠正不良文风,积极倡导短、实、新的优良文风,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

  回顾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文风常常和思想解放运动关系密切,甚至可以领时代风气之先。先秦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不仅是散文的第一次繁荣,也是那个时期竞争、开放的时代风尚的真实纪录。唐宋时期的柳宗元、苏轼等人把文体文风的改革同他们在政治上改革的主张与行为联系起来,为我们留下了一段令人神往的历史。二十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向人民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首先从文体文风的创新开始,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正是由于文风对于社会风气的这种折射乃至于产生深渊影响的作用,所以才有文章是“不朽之盛事”、“经国之大业”之说。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风建设,反对不良乃至腐朽的文风,注重培养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延安时期,毛泽东就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报告,积极反对不良文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也就文风问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并身体力行倡导优良文风。2004年出台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从中央做起,改革会议制度,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简报,切实改进文风。”这一规定更是将改进文风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要 “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

  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需要带头改进文风。领导干部只有勤奋学习,功底扎实,才会有讲真话和新话的本事,才能反映出与我们的事业相适应、深受群众欢迎的文风来。改进文风,就是要加强学习,就是要和改进学风紧密结合起来,发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从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动力。作为领导干部,要下大力气改变隔着玻璃观察社会、了解群众,或者用在办公室和会议室听汇报代替走村入户调查研究的风气,大兴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之风,大兴独立思考、开拓创新之风。

  优良的文风是让语言来源于鲜活的实践,切实反映群众意愿。一要多了解基层实情,方能言之有据。各级领导干部要走出“文山会海”,访民生、问民情,了解群众疾苦,有效提高制文件、写报告、定措施的针对性和“含金量”,得到群众认可。二要多集中群众智慧,方能言之有物。要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将上级要求与群众智慧有机结合起来,将征求意见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科学决策的过程,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际效果。三要多贴近百姓需求,方能言之有力。要在出政策、订措施时走出“八股文”的怪圈,文章不求长、只求实,不求华丽,只求管用;道理力求浅显、力求平实,让人一看就懂、一说就清、一听就明。

  会风是文风的载体,改进会风是弘扬优良文风的一个突破口。要下决心精简会议文件,必须的会要短开、必要的话要短讲、必要的文字要短写,去陈言空话,明要旨重点,着力解决实际问题。防止做“官样文章”,反映的就是文风问题。做一篇四平八稳的文章,不得罪人,也犯不了错,但肯定没什么“营养”,起不了什么作用。“官样文章”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集中体现。这样的风气一旦泛滥,实实在在的工作必然就成了“做做文章”的形式,势必让夸夸其谈的人得意,踏实肯干的人吃亏。(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党校)

来源:宁夏日报

作者:唐 辉 周晓军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