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科学发展观在湖南】守住生态与民生的底线
2009-06-28 09:46:02 字号:

湖南省委《新湘评论》社长、总编辑郝安接受红网专访。

  红网长沙6月23日讯(记者 谢伦丁 摄影 段新龙)如果给科学跨越带来的富民强省作一个诗意描述,哪句诗辞可能最贴切?
  
  湖南省委《新湘评论》社长、总编辑郝安的选择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觉得,一国一省的发展,最终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归依。正在建设“两型社会”的湖南,适时地提出,要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要保持绿水青山,要改善环境质量,要重视民生。“这就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四条底线,必须牢牢守住。”
  
  把“底线”这个用于体育比赛的专业名词,拿来表述政治要求,这是一种形象的界定、揭示和告诫,用郝安的话说:“赛场上,越过底线,就要扣分,就会被对方打败。社会舞台上,玩过了头,也很可能玩出大麻烦。”
  
  他认为,当底线出现在人们面前,就意味着某件事情接近了极限,意味着人们的心理要承受考验。“底线是前进路上的红灯,只要它亮起,我们理当停止脚步。”
  
  郝安对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提出的这四条底线一一分析认为,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伟大实践中。
  
  四条底线坚持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坚持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理念,既讲GDP,又不以GDP论英雄,不做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的蠢事,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这就为湖南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政策和体制保障。
  
  首先,讲国家的粮食安全,不能不提到稳定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讲中部的粮食生产,不能不讲湖南的粮食生产。近几年,在国际粮价大幅飙升、成本上涨、出现全球性粮荒等背景下,湖南着手提高对全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粮食产业对富民强省的贡献率,用全国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彰显出湖南对全国的巨大贡献,也警醒我们居安思危,对粮食安全问题一丝也马虎不得。
  
  同时,我们又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作为中部省份的湖南谋求发展,更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三者关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山青才能水秀,林茂才能粮丰,草盛才能畜肥。守住底线,保护家园,追求可持续发展,应该从哪里开始、又从何处着手呢?郝安的回答是:“从生态建设开始,从栽一棵树、种一棵草着手。如果为了搞工业化,水是臭的,空气是污浊的,患病的人增多了,那么,就连子孙后代都会骂我们的啊!”
  
  因此,一个时期、一个地方的发展,绝对不能忽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能忽视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不能忽视发展应该注意的民生和社会公平的问题。“如果我们的GDP上去了,但是老百姓不能从中切切实实得到实惠,人均收入不能实现同步的增长,那么这种总量的增长是难以为继的,更不能体现科学发展的真义。”
  

  文章链接:

        严守“四条底线”——湖南在可持续发展上的认识与实践

  相关链接:郝安简介
  
  郝安,长期从事党的宣传思想理论工作。历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部刊主编、干部处处长、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社长、总编辑。湖南省理论学习服务体系省级服务专家。中国期刊协会理事。撰写、发表通讯、言论、评论、散文等各类作品百万余字。主编出版有《辉煌20年礼赞》、《共产党好》、《田野大地的希望》、《思想的步履》等多部著作。

来源:

编辑:闵美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