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年3月,我到被誉为湖南经济“四小龙”的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望城县考察学习,深入了解他们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通过听取介绍、现场考察和接触干部群众,我深深感受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发展很迅猛,与之相比,我县的发展是滞后的,差距是客观的、巨大的、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跨越发展的差距上。从地方GDP看,长沙“四小龙”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2007年,长沙县GDP为2879亿元,以绝对优势占据全省县域经济排名榜鳌头。浏阳市、宁乡县、望城县不甘落后,竞相发展,分居二、三、四位。“四小龙”县域经济实力全部跻身中部十强,宁乡县五年跨越119位,进入中部8强,长沙县、浏阳市更是跻身全国百强。而我县GDP去年为736亿元,仅相当于长沙县的1/4强。从地方财政收入看,最多的是长沙县,达到213亿元,是我县的近7倍;最少的是望城县,但也达到975亿元,刚好是我县的3倍,差距之大显而易见。
二是体现在内涵发展的差距上。“四小龙”经济发展已呈现产业、投资、消费“三轮”驱动的良好态势。从产业角度看,长沙“四小龙”三次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上升,第三产业基本持平,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均在50%以上,主导地位十分突出。长沙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0年195:55:255调整为2007年的11:65:24。而我县仍然是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比重偏小,增长偏慢,仍徘徊在30%左右,三次产业特色不突出,效益不理想。从投资角度看,“四小龙”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超过100亿元,宁乡县2007年达120亿元,五年增长35倍;而我县仅为317亿元,还不到“四小龙”中“小老弟”望城县的1/3。从消费角度看,2007年,“四小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和达23403亿元,其中浏阳市达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而我县只有144亿元,只相当于浏阳的1/5左右。
三是体现在和谐发展的差距上。近年来,“四小龙”突出交通先行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每年投入1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城乡水、电、气、路、通讯、运输等基础设施,城区、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四级城镇建设深入推进,打开以城带乡的经济通道,促进生产要素大跨度、大流量互动,城乡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和生态建设在公共财政的支撑下,同样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全省走在前列。望城县率先在全国编制了第一个县级和谐社会建设五年规划纲要,生态建设、计划生育、科技进步、村民自治等工作都进入全国先进。
二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平江与依山带水的“四小龙”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差距,有着先天秉赋的原因。临城依江、交通便捷的优势,使长沙、宁乡、望城具有融城兴工、率先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先天秉赋最终需要后天造就,“四小龙”的成功说到底是人主观努力的结果,他们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虚心学习,大胆借鉴。
1开阔的思路是富民强县的基本前提。思想开明、思维开放和思路开阔是“四小龙”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在思路定位上,一是有过人的气魄。“四小龙”敢于在全国区域经济的“竞技场”奋勇争先,赢取主动;敢于以战略的视野捕捉机遇、超常发展。长沙县2004年就确立了“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的发展思路;望城县唱响了“建设和谐望城,跻身中部十强县”的口号;宁乡县提出了“鼎足三湘、进军百强”的目标。而且“四小龙”的宏伟目标绝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直建立在跨越发展的行动上。以长沙县为例,去年的地方GDP是我县的39倍,2012年,其预期地方GDP将达560亿元,是我县的近46倍;地方财政收入去年是我县的92倍,2012年,预期地方财政总收入将达80亿元,是我县的133倍。不难看出,我们虽然谋求的是跨越发展,但发展的气魄仍然难及“四小龙”,长此下去,发展的差距也将越来越大。二是有鲜明的特色。“四小龙”敏于挖掘优势,无一例外地提出了“融城兴工”战略。浏阳距长沙市较远,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交通先行、三足鼎立、人气东聚”的发展战略,坚持工业主导、科教优先、外向拉动、统筹发展。长沙县处于工业发展与市区拓展的前沿,提出了兴工强县、强农富民、三产活县、城乡一体、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六大发展战略。宁乡县临城依江,坚持把项目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唯一载体,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城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四小龙”都着意将县城最具特色的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做大做强,着力将“优势优先、特色领先”贯彻发展始终。三是有坚韧的毅力。“四小龙”的发展思路一旦确定,就不轻易改弦易张,敢于顶住压力,勇于面对挫折,善于趋利避害,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届有一届的付出,一届有一届的作为,在持之以恒、自加压力中循序渐进,保证了思路的稳定性与工作的连续性。
2强势的产业是富民强县的强大支柱。“四小龙”都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立县之基、强县之路,以超强的力度和超常的举措推进工业发展。一是突出了园区兴工。“四小龙”坚持项目立园、科技兴园、产业强区,走专业化园区之路,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湖南科技食品工业园、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浏阳生物医药园)、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大县域工业园区各具特色、互为呼应、错位竞争,都已成为产业要素快速聚集的“洼地”,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的载体和驱动区域经济扩张的“马达”。二是突出了产业集群。2007年,长沙县工业总产值达到546亿元,增长285%,规模工业总量超过益阳、邵阳、怀化、娄底、常德等8个市州,仅工程机械、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三大产业集群,2007年就完成规模产值3032亿元。望城县依托长沙电厂、蓄能电站、晟通科技、出版科技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致力于打造湖南的食品加工中心、出版印刷中心和长株潭城市群能源枢纽中心。浏阳的生物医药、花炮、先进制造业和宁乡的机械工业、食品、服饰等主导产业都显示出支撑有力、后劲充足的态势。而且,“四小龙”的每一个产业都有一至两个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作为支撑,每一个产业都集聚了一批中小企业链条发展,裂变扩张。如浏阳的花炮产业不但孕育了921家生产企业,而且衍生了150家花炮经营公司,128家燃放企业,2007年实现销售总额6813亿元,税收839亿元,花炮市场份额占国内的60%,全球的40%,呈现集群推进,走势强劲的良好态势。三是突出了品牌战略。“四小龙”注重以科技提升产业的内驱力,以品牌扩张产业的竞争力。长沙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6家,年产值近300亿元,有47家规模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有上百家企业与国内60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宁乡县坚持品牌带动战略,每年拿出700万元重奖企业科技创新有功人员,全力打造知名品牌,全县共有国家级品牌12个,遥居中部县市之首。
3优越的环境是富民强县的坚强保障。四小龙都将环境视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与“软实力”,注重以环境的大优化带动投资的大热潮,形成发展的“大合唱”。一是“硬件”环境优。通过不懈努力,“四小龙”已全部进入长沙市“一小时经济圈”,县域全境“1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凸现。浏阳一度被称为是长沙的“小西藏”,交通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但1992年他们从10万元起步,举全市之力拉通了35公里的浏永高等级公路,成功创造了一个县级政府融资修国道、建省道的新模式,现在浏阳到黄花国际机场只有28分钟,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等于通过交通建设把黄花机场搬到了浏阳。宁乡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建设金洲大道,与长常高速对接,不收费,一举将宁乡发展的主平台向长沙城区推进了10公里,催生了金洲新区的崛起。二是“软件”环境优。“四小龙”思想解放、大胆作为,大力营造亲商、重商、富商、安商的创业环境。宁乡县政务中心提出“全程代理真正全程,一家收费独此一家,绿色通道绝对畅通”,凡到宁乡县投资办厂的企业,只要找到政务公开全程代理中心,所有手续便能轻松办好。浏阳市采取政务超市的方式为投资商办理各种手续。长沙县提出要“营造卓越环境、打造中部特区”,把“招商引资是第一菜单,招商引资压倒一切”的全新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干部群众。同时,我们切身感受到,“一切围绕发展,一切保证发展,一切服务发展”已植根于“四小龙”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之中。
{Ky:PAGE}
4创新的机制是富民强县的活力之源。长沙“四小龙”坚持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激活发展要素、加快发展步伐。在考察学习中,他们在选人用人、城市建设、国企改革、民营发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用人上,他们不拘一格,广纳贤才。2001年起,浏阳在全国率先推行科局级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认证制度,已经组织了三次任职资格考试,2400余名报考者中的309人取得任职资格证书,从中提拔使用了150多人。从1997年起至今,浏阳市已连续举办九届“相约浏阳河”人才交流会,同时还组织了“年薪20万聘英才”和“海外学子浏阳行”活动,引进了大批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在改革上,他们敢闯敢冒、敢作敢为。1992年,浏阳敲响了三湘县(市)土地拍卖第一锣,拉开了经营城镇的步伐;1997年第一个全县(市)性的国有企业整体改制试点在浏阳文家市开始,首开全省企业改制之风,自此浏阳1600余家国有企业全部实施两个“买断”,置换企业产权和职工身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大发展;近年来又采取股田制、合作社制等方式推进土地流转77万亩,加快了农业集约经营步伐,提高了土地的生产效益。
三
通过在长沙“四小龙”的考察学习,我们一方面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四小龙”特别是浏阳的先天秉赋与我县有类似之处,在资源上我县甚至占有优势,浏阳能站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领跑线”上,生动地证明事在人为,我县发展大有可为。
1坚持解放思想,全力谋求后发赶超。“四小龙”发展的跨越首先得益于思想解放,敢于打破陈规,在区域竞争中快人一拍、抢先一招,抓住了机遇,赢得了主动。我县要实现后发赶超,首先就必须树立三种意识,加快解放思想。一要强化赶超意识。我们谋求的发展是跨越发展,我们的发展建立在薄弱的基础,落后的位置上,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小进则满,小步快跑,而要敢于“坐上飞机画蓝图”,敢于“跳起来摘桃子”,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置身于更大范围、更大空间思考县域经济的发展方略,谋划发展蓝图,大胆突破常规,科学制订跨越发展、阔步向前的目标,将全部热情与力量凝聚到缩小差距,争创一流上。二要强化开放意识。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开放,但实际上开放长期以来都是我们最弱的一环,我县的经济环境一直都没得到根本改善,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十分有限,这是致命的硬伤。我们一定要有开放的眼光,开放的心灵,开放的姿态,敢于舍小利谋大利,让一时求长远,下大决心优化经济环境,共同营造一个开放开发的良好环境,让自己的劳动力、商品大胆走出山门,让山外的客商、资金和技术放心地融入平江,借力发展、借船出海。三要强化自力意识。我县一直是国家的重点扶持县,每年都能争取大量的政策扶持资金,这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我们更要看到,贫困县的“帽子”我们不能永远戴下去,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还在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我们一定要抢抓政策机遇,将目标定位在争取大项目、解决大问题上,实现政策效益的最大化,不断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2坚持基础先行,全力争创竞争优势。落后的基础设施是长期制约我县发展的瓶颈。我们要以忧患的意识来认识基础建设,以宽广的视野来谋划基础建设,以扎实的举措来推动基础建设,全面加快水、电、路、讯、城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升项目建设的承载力。当务之急是要抢抓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全力建好106国道、S308线改造项目,畅通东部出口。同时,尽快启动平江——汝城高速公路项目、S207省道改造项目,稳步完成县域1小时循环网建设,全方位对接长株潭,不断提升接受辐射和开放带动的能力。进一步强化经营城市的意识,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启动一批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加快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步伐,不断提升城镇开发的效益与品位,逐步将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基地和理想的居所,带动城乡经济跨越发展。
3坚持优势优先,全力打造产业集群。一是优势地域优先发展。立足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重点抓好“一点一线”的建设,“一点”就是平江工业园,“一线”就是以平伍公路为轴的西部工业走廊。工业园要抓投入,加快“六通一平”和娱乐休闲设施建设,启动扩园规划,大力提高园区承载力与吸引力;抓定位,结合长株潭产业方向和现有产业基础,确定材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等发展重点,确定集群化、特色化、循环化的发展目标,引进战略项目落户,推动核心企业发展,引导同类企业集聚,加快打造为长株潭产业的特色配套基地;抓环境,将园区作为全县的“特区”来建设,对园区充分授权,理顺职能部门、乡镇与工业园区的关系,减少管理层级,实行封闭运作,优化投资环境,推动项目集聚。二是优势资源优先开发。要面向长株潭,着力加快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品资源和水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全面加快以黄金冶炼为核心的黄金产业、以生态休闲和红色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产业、以大山油茶、旺云米业、金寿制药为龙头的农业产业、以抽水蓄能为引擎的水电产业的开发步伐,逐步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形成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极。三是优势企业优先扶持。着力引进和培植一批战略投资项目,大胆从资金上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着手构建信用担保平台,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银企密切合作;大胆从政策上扶持,缩短审批周期,减免准入费用,开辟绿色通道,支持企业放心进入、放手发展;大胆从项目上扶持,围绕核心企业发展的需要,引进一批配套型、服务型项目,支持核心企业裂变扩张,集群发展。
4坚持创业创新,全力凝聚发展力量。创业创新是跨越发展的成事之基、力量之源。要创新引导机制,推动全民创业。抓紧研究制定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降低准入门槛,开辟创业基地,激活民间资本,尽快培育一批新生企业、创建一批品牌企业、打造一批规模企业,推动非公经济蓬勃发展。要创新用人机制,构建创业团队。对职能部门股室干部实行全员竞聘,坚决将无心干事、扰乱环境的干部拉下马,将年轻有为、励志做事的干部扶上台;深入清理全县的临雇人员、超编人员和无编人员,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弊端;创新领导干部任免机制,通过经济环境评议、干部作风评议和发展实绩的考核,将那些开拓进取、政绩突出、上下信服的优秀干部提拔到关键岗位,形成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忠诚履职,投身发展。同时,要面向全国广揽贤才,以特殊的政策、特殊的待遇引进一批急需的企业家人才、规划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为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要创新激励机制,迸发创业动力。坚持把招商引资与工业发展的成果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对没有完成招商任务的单位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单位和个人当年不予评优评先,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责任人要进行问责,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书面说明和整改意见。凡一年内没有引进项目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二年没有引进项目的,予以黄牌警告;三年没有引进项目的,要考虑主职领导能否继续任职的问题。同时,加大奖励力度,重奖财政贡献突出和创建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重奖成功合作的银行与企业,重奖招商引资的有功之人,真正奖出干劲,奖出氛围。要创新服务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公开并落实服务企业的“十项承诺”,继续推行招商引资项目代办制、非税收入统收制、行政处罚听证制、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挂牌服务制、优化环境民主测评制,促进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对招商项目实施“先进来,先落户,先实施,后买票”,全面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争分夺秒引进项目、建设项目;要以领导干部、中层负责人和窗口服务人员为整治重点,加大影响投资环境,挫伤投资热情案件的查办力度,决不姑息迁就,以环境的优化带动招商的升温,发展的跨越。
来源:
作者:彭先政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