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镇企业对于我省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具有独特意义
1乡镇企业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长期以来我省广大农村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可以活跃农村经济,实现传统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互补。乡镇企业脱胎于农业,为村镇所办企业,与农业有着天然的联系,体现在:一是企业生产加工的产品往往以当地的农产品为原料;二是企业生产加工的产品部分以当地农民为销售市场;三是当地旅游业、矿产业往往利用了丰富而独特的经济资源;四是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是化肥厂、氮肥厂、农具厂、农业技术服务企业、农产品销售企业等乡镇企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原料、生产工具、技术支持、产品销售渠道。乡镇企业的发展适合当地的经济特点,丰富完善了当地的经济结构,也有利于巩固当地的农业基础地位。
2乡镇企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我省是人口大省,同时也是劳务输出最多的省份之一。2004年为例,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到800多万人。以此作一粗略的计算,我省农村每5个劳动力就有一人外出打工。这也反映了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十分富足的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将产生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分布广、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我省就业压力,充分发挥农民工的传统手艺特长,利用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要想富,先修路”此话不假,但如今更要强调企业的发展在富民中的作用。2005年我国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得到的纯收入有1100元。凡是乡镇企业十分发达的农村,一定是富甲一方的农村。此外,乡镇企业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农民企业家,造就了一大批新型产业工人,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缩小了城乡差距。
3乡镇企业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一环。乡镇企业的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发展,不仅为城镇建设直接提供了产业支撑,同时还带动了农村非农人口向城镇转移,有效避免了农民过度向大城市集中。展县域经济的作用。县域经济主要由农业经济、乡镇企业和县城经济组成。在现实中,我省县城经济规模都比较小,地方财政收入很大程度上靠乡镇企业支撑,特别是废止农业税之后,乡镇企业在增加地方财力中的作用将会进一步突出。乡镇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两翼齐飞的局面,它一方面接受城市和大工业的辐射和带动,另一方面向农村和农业进行辐射,起到了沟通城乡、衔接工农的作用。
二、乡镇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乡镇企业在我省发展虽快,但发展速度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并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乡镇企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结构性矛盾突出。乡镇企业常出现一窝蜂上的现象,盲目开办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导致行业产业结构趋同。如大量开设相同的食品加工厂、服装厂、罐头厂,造成无序竞争、资源消耗严重。
2乡镇企业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我省乡镇企业技术比较落后,企业员工素质普遍不高。以1999年为例,我省乡镇集体企业从业人员为252万人,具有大专文凭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46%,专业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省内很多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全省乡镇企业乡技术装备落后,大多数还处于六七十年代水平。技术的落后也导致了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我省乡镇企业以技术含量低的加工业为主体,其产品大多为“大路货”,高附加值、高质量的产品比较少,很少涉及高精尖产品领域。很多乡镇企业由于产品竞争力的缺乏而导致市场萎缩,最终企业夭折。
3投资乏力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我省乡镇企业所得到的融资严重不足,远远低于发达地区甚至低于国内平均水平。资金投入的不足,直接造成一些有市场、有特色甚至有订单的企业无法维护正常生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也使得一些市场具有很大潜力的乡镇企业难以应时而兴。
4乡镇企业缺乏科学管理,暴露诸多问题。地方政府对乡镇企业缺乏适当的引导和科学管理,暴露了以下许多问题:一是乡镇企业生产无序,不符合要求,如资源消耗严重、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生产安全不达标。二是乱摊派乱收费现象严重,很多部门要向乡镇企业收取费用,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要乡镇企业出钱。据不完全统计,有些地方对乡镇企业的收费总额高达税后利润的20%以上。目前,有的企业的税费比例达到了1:15。三是劳资纠纷时有发生,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须进一步关注。
三、以富民强省战略思想为指导,加快乡镇企业发展
为实现富民强省战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值得,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提升乡镇企业发展品位,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科学管理,不断在体制机制和管理上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创新制度,增强活力。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结构:发展创业就业型乡镇企业,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与规模企业配套的产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及储藏、运输、保鲜、包装和流通业等农业产业延伸型企业,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助一臂之力;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型企业,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工艺和先进设备,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
2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乡镇企业。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发展乡镇企业的项目和产品应当因地制宜,有所侧重,抓住“拳头”,重点突破。当前就全省来说,要把发展乡镇企业的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与当地主要农产品和特产为加工对象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如食品、饲料、水果罐头等加工企业;二是发展以劳务输出为特征的建筑、建材业,以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三是结合农村景点和旅游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以旅游区为辐射带,发展相关娱乐业;四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以小煤矿、小有色金属为主的采矿业;五是发展为人民生活、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商业、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
各地方在发展乡镇企业上应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要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和品牌,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产品流通市场,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3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由于多数乡镇企业管理人才缺乏,加上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的自身缺陷,乡镇企业在发展上可能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以管理引导。具体来说,政府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对于那些污染严重、耗能过高、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应停产整顿甚至予以关闭;二是严格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并完善员工薪酬与绩效管理长效激励机制,逐步提高员工的福利水平;三是根据经济发展形式、市场变化等及时向乡镇企业提供经济信息和技术服务,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政府应理顺与乡镇企业的分配关系,坚持“多与少取”的方针,杜绝部门中乱摊派乱收费现象,减轻企业过重的税费负担。
来源:
作者:黄建旺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