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确立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又再一次提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依法执政,尽管是近代政党制度和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物,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注入依法执政以新的含义,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实践中第一个把依法执政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推进了党的执政理论的创新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的重要突破。探索这一理论创新及其历史贡献,对于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依法执政实现了党的先进性与执政方式科学性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升[KH*2D]
一个执政党,要实现自己的执政目的,就必须有与政党自身性质,执政目的相适应的执政方式。执政,即执掌政权,由于政权属于国家公共权力,所以执政也就是指党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掌握、控制和行使。执政方式就是政党通过什么形式来实现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掌握、控制和行使。执政方式受制于执政党的性质、执政的目的、执政的国情环境等因素,但他又对执政党执政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因此,一个成熟的执政党,总会寻找与自己党的性质、执政目标以及执政环境相适应的执政方式,以此推进党的事业发展,执政目的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理想,中国共产党历经了夺取政权和取得政权两个阶段。党成为执政党以后,为了实现党在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根据不同的执政环境,又选择了不同的执政方式。党执政之初,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党必须要有强大的支配公共权力的力量,由此,选择的是政党直接指挥型,也就是由党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直接管理。这种执政方式对于节约社会成本、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立新中国,恢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这种政党直接指挥型到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则演化成政党取代型,即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行政化,越过或抛开国家机关而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向非党组织和非党群众发号施令,将国家和社会全面整合进党的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这种以党代政的执政方式给党的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害,给国家管理造成了混乱。十年文革的结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们党总结了执政治国的经验,逐步开始了对自身执政方式的改革,提出了党要领导国家机关,但不能取代国家机关,要实行党政分工,科学界定党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由此形成了政党引导型的执政方式。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政治民主化的推进,文化多元化的出现,我们党逐步提出了用“法治”的方法来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主张。“法治”既反映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多元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有利于党发扬民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我们党确立了“依法执政”这一新的执政方式。意指用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法律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依据,党的执政地位由法律加以确认,党和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领导通过国家形式加以实现,党的执政权力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
依法执政实现了党的先进性和执政方式科学性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升。首先,依法执政反映了我们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历史转变,强化了党的执政意识,充分发挥了国家机关的作用。当我们党取得政权,建立新中国以后,就由一个以推翻旧政权为直接目标的革命党转化一个以建设新的社会制度,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直接目标的执政党。党已经历史地进步为执政党了,反映党的历史进步性和先进性,就不能再用革命党的观念指导执政实践。执政是对国家政权的掌握和控制,遵循这一执政规律就要充分发挥国家机关的作用,利用国家形式来实现党的主张。法律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依法执政就是对这一规律的遵守和践行,它意味着在党、国家和社会之间,通过法律建立一种理性的社会关系,确保党的领导的实现,国家职能的发挥和公民权利的享有;其次,依法执政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本质,从制度上保证党始终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之所以是先进的,之所以能够永远走在历史的前头,就因为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的根本。法律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达,依法执政是党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和意志的执行,体现了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再有,依法执政有利于推进党内民主,防止个人专权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内必须实行民主。在党内,所有党员都是平等的一员,所有的党员都必须履行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活动的基本原则。党内民主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表现,也是实现党执政目的的重要保证,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就有过党内民主遭到破坏,国家的法律又没有权威,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到重大损失的经验教训。我们不否定领导者个人的历史作用,依法执政要求党的执政行为接受法律调整,也不是限制领导者个人才干的发挥,但它避免了个人失误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保证了党的执政安全,提高了党的执政风险防范能力。
二、依法执政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与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一致,完成了我国迈向“法治”的历史性跨越
三十年前,当中国人民刚刚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时,人民急切地盼望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安宁,而这一切的愿望和要求,又都集中到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走?都等着中国共产党来回答。正是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决策,明确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随后又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奋斗目标。在这一转变和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党对过去三十年治国方略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民主的不健全,法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党在执政治国中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提出了“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并明确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条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这一基本方针的确立,使我国法制建设无论是从立法还是执法、司法以及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使我们党认识到法制建设的需要还不仅仅在于治乱安民、维系稳定,更在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推进,公民意识的提升,对外开放的兴起内在的需要法治,党的治国方略必须反映和符合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于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顺时应变作出决策,确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明确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还指出依法治国的目标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意味着在我国社会管理的各种规范中,首先要确立法律的权威,要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全面纳入法治的轨道,其核心和重点是规范国家的公共权力。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和推进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司法依法审判,企事业单位依法管理,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其自身的执政行为是不是要依法呢?这一问题,也就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而提到了党自己面前。如果说,党的执政行为不受法律约束,那么,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控制的大量的公共权力处于国家的法治之外,依法治国也就形同虚设了。
{Ky:PAGE}
依法执政的确立破解了这一难题,把党的执政方式统一于党的依法治国方略之中,实现了在法治层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行为,与其他社会主体的立法行为,行政行为,司法行为等一样都必须接受法律调整而不能超越法律。这一执政方式的确立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执政行为接受法律调整而完成了我国迈向“法治”的历史性跨越。首先,依法执政体现了党与其他社会主体平等守法的精神。“法治”在形式上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所有的社会主体都必须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违反了法律平等地依法追究责任,不承认任何个人和组织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依法执政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社会主体一样平等地承担守法义务,在中国,不存在任何不受法律约束的主体和行为,在这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体现现代法治精神的基本原则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其次,依法执政确立了法律在党的执政治国活动中的权威性。法的权威性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要求在社会生活中所有的社会规范都必须以法律规范为基本准则,所有的行为都必须接受法律的调整,这既为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所必须,又是保证国家权力价值取向一致的要求。依法执政表明了党对法律的遵守和服从,确认了法律是党执政的基本准则,以此促进了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党也领导人民遵守法律,党和党的各级组织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一法治原则的贯彻落实;再有,依法执政反映了对法治内涵的民主精神的保护,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法治”是理性的产物,它反对和防范的是野蛮、专制,崇尚和保护的是民主、人权,遵循和反映的是客观规律,依法执政反映了科学执政的精神,体现了民主执政的原则,形成了党的执政理念和法治精神的整合,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党的执政活动中弘扬,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正是这些发展和变化,完成了我国迈向“法治”的历史性跨越。
三、依法执政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与世界政治文明的融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面向世界的国际形象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改革开放是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一页。中国共产党实行依法执政,既是自身执政方式的创新,也是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优秀成果的学习、继承。把中国融入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改革开放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一个发展的中国,友好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向世界人民展示了领导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共产党崭新的国际形象。
依法执政作为政党执政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依法执政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的法治思想和法治实践,但真正形成却在资产阶级政党出现以后。资产阶级政党在不断趋于成熟的过程中通过合法、平等竞争获取权力来执掌国家政权,衍生了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
依法执政早期是西方政党制度的组成部分,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西方近代一大批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为此提供了理论支持。如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卢梭等,他们为了推翻封建专制,实现资产阶级对政治权力的要求而提出了自己的民主思想和理论。他们以“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否认封建的神权政治,鼓励人们反对封建专制,把国家权力与人的天生权利联系起来,提出“社会契约论”,并以此展开对国家本质的探讨,揭示民众参与政治,监督、制约国家权力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认为国家是人们订立契约的产物,公共权力是人们让渡自己部分与生俱来的权利构成的,因而国家的最高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理所当然地应当有权利参与政治,对公共权力提出自己的要求。这些民主思想,不仅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即基于对民主政治的诉求,人权的保障,人们希望通过组织化的形式实现对政治权力的主张,就逐步形成产生了资产阶级的政党组织。这些组织首先是在英、美等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出现,后来就变成了一种普遍性的政治组织,政党政治也就构成近代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与选举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就产生了政党依法平等竞选获取执政权并在执政权取得之后依法执政的政党执政方式。依法执政作为一种执政方式,使代表不同社会主体利益的政党,在取得执政地位和执政活动中,接受法律的调整,把无序的、隐蔽的政治斗争转化为一种有序的、透明的、公开的竞争,把执政党的执政权力的行使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防止了个人专权与权力的滥用,促进了社会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维持了社会稳定,减少了社会运行成本,这一体现民主、科学精神的政治制度无疑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成为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否坚持依法执政,也被视为当代世界一个国家政治文明进步状况的重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党的性质、执政的目的以及不同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党执政本质与资产阶级政党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党提出的依法执政也绝不是西方政党依法执政的照抄照搬,但是,它反映了一种精神,即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开放的党,善于学习的党。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又从西方的政党制度和民主法治思想中借鉴学习对自己执政方式所作的创新。这一执政方式的确立,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溶入了世界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和法治的理念,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新的国际形象。首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以改革的精神走向世界,以创新的精神博采众长的精神风貌。只有一个敢于面向世界的党,才能领导中国走向世界,中国也只有走向世界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也是不同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国要在这种交流中崛起就必须善于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接受世界文明发展的各种优秀成果,这也就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勇于变革,敢于创新,也要求党自身要有这种开放的胸怀,创新的精神,依法执政,就是党接受世界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对自己执政方式进行创新的表现;其次,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与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同一性。依法执政表明党对法律的尊重,对法治精神的弘扬。法律在不同的国家本质有所不同,价值取向也不完全一致。但自从人类社会出现法和法治以后,传承法治文明的是进步人类都共同追求的人权、民主、平等、自由、公平、正义这些反映人类进步、文明发展的价值理念。正因为有这一共同性,法治才能超越国界、民族,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本质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法治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决定了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又是党对民主、法治精神的弘扬;再有,依法执政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与领导中国和平崛起的姿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执政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承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表明党自己执政行为接受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调整,而不是使自己高居于国家和人民之上,密切了党和人民的关系,以党自身的执政行为践行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依法执政还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崇尚民主法治,坚持和平友好的执政党,可以使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多地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依法执政,这一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中对自身执政方式的创新,随着它的落实、完善,必将为党的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带来新的辉煌,也将以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论的新贡献和给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带来的飞跃式的发展而载入史册,永放光芒!
来源:
作者:陈建新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