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湖南印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马纯红 编辑:邓蔚琴 2022-07-04 16:44:34
时刻新闻
—分享—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赞誉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党的百年历史上,湖南共产党人发出“建党先声”、成为“建军摇篮”、开拓“建政先河”,开创了惊天动地的历史壮举,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在中国共产党雄壮多彩的精神谱系中,充盈着鲜红的湖南元素,烙下了闪亮的湖南印记。进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应当把握“湖南元素”“湖南印记”的深刻意蕴,从中汲取丰厚滋养。

在轰轰烈烈的建党伟业中,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湘籍建党先驱,以理想信念和斗争牺牲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8个早期组织中,由湘籍革命家参与发起成立的有6个;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全国58名党员中湘籍党员有20名,占到三分之一多。作为全国党员人数最多、党组织分布最广的省份,湖南的建党群英直接参与锻造了伟大建党精神。长征途中,3位女红军给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留下“半条被子”的故事穿越时空,充分诠释了“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众多湖湘英雄艰辛探索,用生命和鲜血燃烧的灼灼之光,汇聚成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无数湖湘子弟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展现了气壮山河的抗战精神。舍身为国、前赴后继的湖湘儿女用丹心碧血,浸染了三湘热土,以坚定的理想追求、无畏的斗争牺牲、接续的努力奋斗,为伟大建党精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湖南印记。

在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征途上,湖南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精神谱系。无论是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还是意味着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两弹一星”成就,无论是代表着铁路建设史上重大奇迹工程的湘黔铁路修建,还是投身祖国边疆建设的“八千湘女上天山”,都彰显了湖湘红色大地上的坚定信仰。在立国之战的抗美援朝中,湖湘子弟奋勇杀敌,以生命和鲜血,以责任和担当,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抗美援朝五任司令员彭德怀、陈赓、邓华、杨得志、杨勇均为湘籍将帅。6.7万名湖湘子弟兵奔赴战场,11541名湖南儿女血洒异国他乡,湘籍英烈用生命与热血参与和共同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大国重器的铸造中,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湖南人周光召、陈能宽,舍小家为大家,坚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用无私与奉献参与和共同锻造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都与湖南息息相关。湖南望城走出来的普通战士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树起了雷锋精神这座永恒的道德丰碑,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时光如何流逝,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历久弥新;湖南郴州一个由楠竹搭建的训练棚里,女排姑娘在湖南大地上不忘初心、拼搏训练,“女排精神”也因此有了另一个响亮的名字——“竹棚精神”;湖南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湖南文化现象”享誉全国,用敢闯敢干的改革风范翻开了三湘大地天翻地覆的新篇章,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三湘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战、力挽狂澜,谱写了一曲曲生动的抗洪壮歌、抗冰壮歌,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故事,一个个璀璨光芒的实践,在这片三湘热土上,湖南的先进模范、时代功勋,以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矢志践行,共同为湖南这片红色热土凝聚红色元素,绘就了一幅气壮山河的湖南画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湖湘儿女热血拼搏,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了生动诠释,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积极贡献了湖南力量。湖南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拉开了全国脱贫攻坚战的序幕。从十八洞村出发,中国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锻造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为世界扶贫事业做出了中国贡献,提供了中国方案。湖南作为抗疫斗争的重要战场,在全国第一批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仅用39天实现本土确诊病例零新增,用54天实现确诊病例清零,是全国首个累计确诊病例在1000例以上清零的省份。全省确诊病例治愈率达99.6%,为全国抗疫大局赢得战略主动和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贡献了湖南力量;周光召、陈能宽、黄培云、黄伯云、何继善、卢光琇、汤红波、杨孟飞……一大批湘籍科技工作者不仅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探索与奋斗中,铸就了科学家精神,还作为主体锻造了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精神群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湖南这片红色热土上奋力谱写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湖南新篇章。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马纯红

编辑:邓蔚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