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景独好看创新——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湖南篇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娴 编辑:黄河 2022-06-14 07:40:35
时刻新闻
—分享—

芒种忙种,连收带种。在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湖南这一片创新沃土,生机盎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3年11月、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湖南考察,走进高校、企业,对科研工作者、企业人员刻苦攻关、勇于创新的精神给予肯定,叮嘱大家要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创新引领好风景。高性能材料制备方法加速突破,“超级装备”助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智能电表走向五湖四海……三湘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瞄准科技最前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奋战经济主战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让实验室的技术成果在企业落地应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南大学时,第一站来到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这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红砖房,静静矗立在校园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副校长柴立元带领团队,在简陋的院子里搭建起中试平台,向重金属废水治理难题发起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步履矫健地向师生们走来,并亲切地同大家一一握手,观看了由该中心研发的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深度净化和回用系统。

“总书记看得非常仔细,问了我三个问题,这项技术效果怎么样?成本怎么样?是否容易推广?”柴立元院士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一一作答,并告诉习近平总书记,这项技术在我国最大的锌、铅、铜冶炼企业还有亚洲最大的铅锌选矿厂等一批大型企业推广应用。

“总书记听完后给予肯定,鼓励我们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在绿色冶金追梦之路上,我们有了不竭的动力。”柴立元院士说。沉下心来,从基础研究做起,团队研发的冶炼多金属废酸资源化治理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成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废酸中有价金属高效分离与直接回收。

8年多来,这支团队瞄准重金属污染防治这个业界的“顽瘴痼疾”,发展创新3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实施工程300余项,分布于全国26个省区,并辐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当时在考察现场的年轻教师王庆伟,如今是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成为研究中心的骨干力量。6月初,在韶关冶炼厂试验现场待了近一个月的王庆伟回到长沙,也带回了试验的好消息。

冶炼废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净化水全部回用,但处理过程中仍会产生大量固体废盐,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如何让重金属废水处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在柴立元院士指导下,他们又把攻坚克难目标瞄准废盐资源化处理,成功将冶炼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盐进行分离、提纯,进而转化为企业生产原料,实现循环利用,打通废水零排放的最后一道关卡。

“让实验室的技术成果在企业落地应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王庆伟和研究中心工程团队的成员们,一年中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待在企业的试验现场。

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中南大学校本部西北角,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轰鸣运转的烧结炉里,曾诞生世界领先、国内独一无二的超高温复合材料。

当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实验室时,科研人员正在埋头研究探索通向星空所需的特殊材料。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良久,详细听取了粉末冶金特种材料的研发应用情况。

在实验室创立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的带领下,实验室已为我国载人航天、大飞机、高超速飞行器、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提供了一大批高性能材料及构件。

“总书记对科技事业的关心,激励着我们敢于挑最重担子,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实验室主任周科朝教授说。

眼下,在长沙金霞技术开发区,实验室加快推动建设大飞机地面动力学实验系统,预计明年就可以开展国产大飞机起降系统测试试验。

瞄准学科最前沿技术——材料基因工程,实验室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中的3个项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新材料的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经费减少一半。”周科朝介绍。

学科链、产业链、创新链多链高度融合,推动行业发展、国家进步。中南大学副校长郭学益介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中南大学新增国家科研基地14个、“111”引智基地6个,主持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42项,获国家科技奖45项。转化金额过亿元的科技成果有9项,涵盖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我们指引方向,也帮我们打开了思路

长沙高新区,威胜控股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一张“威胜在世界”的版图上,闪烁着密密麻麻的小亮点。这代表着,威胜能源计量产品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威胜控股有限公司,进车间、问生产、话发展。听到企业生产的国内第一款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打破国外垄断替代了进口,他微笑着频频点头。

“总书记关注企业创新发展,特别问到了我们的研发投入。”威胜集团总裁徐虎自豪地说,“当时,我们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是6%,如今提升到了9.2%。”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企业要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

“总书记的话,为我们指引方向,也帮我们打开了思路。”徐虎由衷地说。作为一家电子制造企业,当时的劳动力密集,抓住产业变革机遇,威胜迅速启动智能改造升级。2016年,威胜成为工信部认定的行业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之一。如今,在威胜数字化车间内,18秒就能下线一只智能电表。

传统电能表功能单一,而现在的电能表早已演变成一个“有数据、会说话”的智能设备:比如能实时记录独居老人的用电量,若其用电量连续几天异常少,可据此关注老人生活状况。

从普通电子式电能表到智能电能表、智能物联电能表,威胜的产品不断迭代。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威胜先后研发中国第一台0.1S级高精度关口电能表、推出中国第一款支持标准电能质量功能的高精度电能表等,填补国内空白,行销海外市场。

倍感温暖,也更有干劲

初夏时节,在湖北黄冈和鄂州交界处,创下多个世界纪录的燕矶长江大桥正在火热建设中。“面对桩径3.2米、桩深86米全裸岩的超大型深孔桩施工,山河智能旋挖钻机3天快速成孔,靠实力啃下‘硬骨头’。”项目施工方竖起大拇指。

在约400公里外的长沙,一台最大钻孔直径达7米、钻孔深度超过170米、重量相当于400多辆小汽车的旋挖钻机,正耸立在山河工业城的设备调试场上,刷新这类产品的世界纪录。

我国“超级工程”越来越多,桩基朝着大直径、深孔化方向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山河智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工程装备领域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

2020年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河智能考察。获悉企业成功研发2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装备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员工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制造业也一定要抓在我们自己手里。”

“总书记的话让我们倍感温暖,也更有干劲。”山河智能董事长、首席专家何清华说,这一年多来,山河智能有68款新品下线,再创新高,多项技术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不久前,近500台山河智能挖掘机和滑移装载机搭乘中欧班列发往欧洲。凭借前瞻性布局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山河智能在高端市场成绩斐然,今年一季度出口营收增长90%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说,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我们深有体会,尤其是在当下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何清华说。在山河工业城,一栋栋新厂房拔地而起,地下工程装备、矿山成套装备、高空机械等产业板块向着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挺进。“‘装备制造,立国之本’,我们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坚实!”76岁的何清华豪气干云。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娴

编辑:黄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