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家解读:李克强总理首站访德 深远意义何在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贾学龙 编辑:闵美颖 2014-10-13 15:24:13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2日电 (实习记者 贾学龙) 10月9日中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离开北京,开始访问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并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利华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深度解读李克强总理出访的意义和相关话题。

  首站访德对中国高新产品出口和欧债危机缓解起到重要作用

  张利华说,李克强总理此行访问欧洲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德国意义非常重大。他表示,目前德国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不仅是欧盟的核心国,也是欧元区的核心国。“李克强访欧首站选择德国,对全面发展中德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中国与欧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张利华说。

  据介绍,欧债危机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德国、法国、荷兰已经基本上走出来了,希腊、意大利等国还没有走出来。这次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中国与德国签署了181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大单,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对德国带领欧元区国家走出欧债危机也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张利华介绍,德国现在是一个贸易顺差国,其贸易顺差比中国还要多,德国的产品不仅畅销欧元区和欧盟,而且畅销全世界。这说明德国的产品出口多而且质量过硬,德国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其创新能力、产业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能力在欧洲是最强的。这次中德签署经贸大单,一方面是加强双方的贸易,另一方面是通过经贸合作协议促使德国进一步放开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

  “李克强总理希望德国向中国出口更多的高技术产品,同时也希望德国推动欧盟放宽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另外,李克强总理还希望德方为中国资深企业到德国投资提供便利,解决中资银行在德国受到过于严格的监管问题,希望中国企业竞标德国的高铁项目等。这些合作实际上是互利互惠的。”张利华说到。

  张利华认为,李克强总理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优化产业结构,从制造业大国转化成为创造大国,其实质是要提高经济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德国的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企业管理模式和政府管理市场的经验对中国经济升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李克强总理当地时间10日下午在柏林出席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时表示:“只要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比7.5%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的。”

  对此,张利华表示,经济增长速度是手段,不是目的,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最终目的是让本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

  “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比如达到小康水平或者中等富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自然会降下来,这是规律,西方发达国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张利华说,工业化起飞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很快,经过三十或者五十年,达到小康或者中等富裕以后,经济增长速度会逐渐下降。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实现以后还盲目地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就会出现严重的产品过剩和资源浪费。

  张利华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发达国家并不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而是追求经济的平稳发展,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在百分之零到百分之三左右,这样还会有产品的生产过剩,有许多产品卖不出去。所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以后,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是自然规律,也是正常的现象。如果一个国家达到小康或中等富裕水平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仍然高增长,可能会导致浪费资源或过度使用资源,甚至出现经济危机。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居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中等富裕水平,经济增长质量比增长速度更重要。经济增长质量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7.5%的增长速度已经是比较高了,明年可能会低一点,后年可能会再低一点,这都很正常。”

  张利华强调,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这是最主要的。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要盲目地追求高速度,应当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彰显了“依法治国”的精神

  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时指出:“中国的对外开放是营商环境更加规范、公平、透明的开放,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都是中国经济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市场准入、政策支持、合法权益保障上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对于如何优化中国对外开放营商环境,张利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优化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环境,首先要加强法治,用法治规范企业运营和政府管理,保证企业运营和竞争在一个法治的、规范的,比较公平、透明的环境中进行。

  “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依照法治进行管理,企业在一种法治、民主的环境下运行,不必向政府官员行贿,政府官员一般也不敢接受企业的贿赂,实际上就为企业创造了一个比较透明的、公平的运行环境,省去了企业向官员行贿这样一笔很大的开支和负担。” 张利华说。

  第二,要营造一个更加规范、公平、透明的经济环境。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都是中国经济的组成部分,继续实行外企和内企同样的税收政策,而且在政策支持、合法权益保障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据介绍,中国政府现在对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提供了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允许外资进入服务业领域去投资,李克强任总理后计划减免行政审批权600项,目前已经取消和下放了164项,实施了近1/3。减少了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审批权,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今后政府还要继续放权,上海自贸区就是一个标志性的经济改革试验田。

  张利华说,李总理执政后注重经济增长的高质量是改善我国经济环境的很好的思路。李总理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从制造大国转向创新大国,不追求高速度,而注重高质量,这一点得到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一些经济专家的肯定,外资机构巴克莱资本公司提出“克强经济学”,肯定了中国“专家治国”的特点。

  对欧盟小国的外交也不容忽视

  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提出希望德国启动支持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张利华指出,中国与欧盟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将是漫长的,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酝酿和讨论。在欧盟,这样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过28个成员国的一致同意。所以,中国不仅要与欧盟核心国发展密切的关系,还应当与欧盟其他成员国全面发展关系。所以,对欧盟小国的外交也不能忽视。

  张利华指出,德国是欧盟的核心国和欧元区的核心国,也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在欧盟经济决策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与德国发展紧密的关系很重要,但是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取决于中国与所有的欧盟国家发展关系,不能只重视一两个核心国。

  “中国与欧盟的合作要全面开花,不仅与几个核心国家,而且与东欧、南欧、西南欧、北欧国家都发展关系。要想启动中国与欧盟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对欧盟小国的外交也不容忽视。”张利华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贾学龙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