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改革提升发展水平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周德睿 编辑:闵美颖 2014-08-05 09:18:06
时刻新闻
—分享—

  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的重要法宝。当前,我们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经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强动力,以改革增红利。

  改革的前提条件是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触及的是深层次矛盾,推行的是利益格局调整,不解放思想,就打不开思路,就找不到出路,就不能解决时代课题,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永不停滞。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并不等于解放彻底了、到位了。解放思想的过程,实质是思想和实际相符合的过程。实践永无止境,认识就永无止境,解放思想就永无止境。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改革和发展就会进展到什么程度。

  明确取向。也就是进一步明晰解放思想是为了谁这个核心问题。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考虑一切问题、制定政策制度的“准绳”。把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拿这把“尺子”量一量,解放不够的“补课”,解放过头的“回归”,一切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选准“靶子”。“靶子”选得准不准,事关解放思想的最终成效。不能搞有利的就解放、没利的就不解放的“选择性”解放,也不能搞口头叫得震天响、心里无动于衷的“表面性”解放。要找准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的“病灶”,对症下药,精准发力,切实打破深层次的思想禁锢。解放思想要领导带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一场“大考”。领导干部要做当事者,不做旁观者;做“马前卒”,不做“钉子户”;做行动派,不做幻想家;争当思想解放的“排头兵”,推进改革的先行者。

  改革的推进路径是上下联动。30多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为路径,在部分地区和领域大胆先行先试,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30多年后,世情党情、国情民情已发生深刻变化,改革的复杂性、全面性、系统性前所未有,我们必须把握大势、整体联动、综合施策。

  以上率下,强化顶层设计。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改革,确保上下一盘棋,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研究制定符合常德实际的改革实施方案、操作办法,统筹推进各项重点改革,避免改革局部化、碎片化。

  以下促上,尊重群众首创。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改革积极性,鼓励引导他们对看准了的事情大胆地闯、积极地试,不断创造出可推可学的改革经验。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解除基层和群众探索创新的后顾之忧,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改革、支持改革、践行改革的浓厚氛围。

  上下融合,降低改革风险。一方面,改革的顶层设计尽可能先到基层试点,着力解决好“水土不服”“曲高和寡”等问题;另一方面,基层的创新经验也须进行精心地甄别、提炼,避免出现“南橘北枳”“以偏概全”等现象,确保改革路径既具有普遍针对性,又具有现实可行性,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风险。

  改革的难点重点是利益调整。改革很难,但最难的是利益格局的调整,是“拿自己的刀子割自己的肉”。当前,要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解决好“人到哪里去”的问题。比如,在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上,注重解决好涉改干部职工的转岗安置、规范管理等问题;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上,注重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人口的转移、就业、居住等问题。二是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改革就要付出成本,就需要以资金作保障,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符合改革指向的新型投入机制。比如,完善财政体制,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分担和奖补机制;创新投资机制,健全地方融资和债务管理体系;放开市场准入,探索公益性基础设施进行市场开发的长效机制等等。三是解决好“事情怎么办”的问题。围绕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贵等问题,理清部门职责权限,优化政务管理和服务流程,完善首问负责、办事要件一次告知、并联审批、超时默认等制度,强化行政效能监察与问责,打造高效政府、服务政府。

  改革的本质要求是简政放权。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简政放权就是这个核心的核心。推进新一轮改革要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这其中,放权比简政更重要、也更困难。如果放权到位了,一些“三乱”现象也就失去生存的土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大力向市场放权。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和管制。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除了高能耗、高污染、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之外,行政审批一律取消或者下放。同时,建立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并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设置行政审批事项。

  大力向基层放权。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去年以来,常德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压减了41%,只保留了154项,压减的大部分行政审批都下放到区县(市)政府,目的就是努力打造全省行政审批最少的城市。

  大力向社会放权。把政府无法承担也不应该承担的权力真正下放给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智慧和才能,把学术性、行业性、专业性和联合性的各种社会组织培育起来,让社会组织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着力构建协同共管的国家治理体系。

  改革的评判标准是工作成效。改革的最终目的要落脚到促进发展、破解瓶颈、惠及民生上来,这也是评判改革成败的标准。

  看改革是否提升了发展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央提出不以GDP论英雄,但不是不要GDP了,而是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没有水分的GDP。所以,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发展不能停滞不前,经济不能大起大落,而是要力求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去年一季度,常德市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滑,我们果断决策,把稳增长作为当务之急,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实施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分别增长10.3%、35.7%、13.5%,比一季度回升4.1、0.2、5.1个百分点。

  看改革是否破解了瓶颈制约。当前,我们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转型期、前期政策消化期,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瓶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这就必须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观念、过硬的举措来破解。对此,我们把握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部署和推进投融资体制、园区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农村经济体制、市区财政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重点改革,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看改革是否惠及了民本民生。深化改革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深化改革是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不是与民争利,而是为民谋利。评价改革的正确与否,就要看是不是维护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不是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拥护与支持。一直以来,我们在改革的制度设计和取向上,坚持围绕老百姓关注的就医、就学、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等实实在在的问题,托住底、保基本、稳增长,尽力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改革的正确态度是积极稳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总的基调是积极稳妥。积极表明决心,稳妥强调手段,两者辩证统一、互为条件。就好比行车既要把好油门,又要控好刹车,实现又稳又快、又好又快。改革要不偏不倚。改革是一盘大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精准发力。特别是对中央统一主导、省里统一部署的重大改革,要跟跑不抢跑,跑稳不跑偏。龙头怎么甩,龙尾就怎么摆。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统一部署,排好时间表,画好路线图,正确、准确、精确地推进到位。改革要不等不靠。改革有风险,不改革就会有危险。改革的机遇等不来,改革的红利要不来,必须深处着力,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抓铁有印的魄力推进改革。对于本地自主决策、条件比较成熟的关键改革,不能犹豫,不能等待,不能观望,认准了就要大力推进。改革要不急不躁。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招就灵,必须保持定力。特别是对于认识还不深入、经验还不成熟的重要改革,不能跟风,不能攀比,不能冒进,要谋定而后动、蹄疾而步稳。比如,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等等,该先行试点的不能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的不能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能超前推进。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周德睿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