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欧阳建华 编辑:闵美颖 2014-07-29 10:27:13
时刻新闻
—分享—

  县区基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末梢神经”和“最后一公里”。郴州市北湖区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惠民直通车”的服务要素保障,走实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改进作风真正落实到了“末梢神经”。

  提升“驾驶员”的素质能力。如果把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比作“驾驶员”,那么只有“驾驶员”素质能力过硬,才能保证行驶在“最后一公里”上的“惠民直通车”不偏向不出轨。北湖区推行区级领导联点、第一书记驻点、机关支部帮点的办法,以整顿农村(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为重点,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同时,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推进“末梢工程”建设,在按地域设置党小组的传统模式基础上,依托产业链、专业协会、相同行业圈、共同爱好专长等群众社团组织,建立特色党小组2300个。利用今年支村两委换届契机,推选文化素质好、发展能力强、群众公认度高的人才进入村支班子。选出的528名支村两委成员中9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80%以上是经济能人,基层干部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能力普遍增强。今年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轮训基层干部6100余人次,提升基层干部贯彻政策、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等能力,确保了党的声音在“最后一公里”不变调、惠民利民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能落实。

  打造“惠民直通车”的服务平台。方便快捷的高速平台是保证“惠民直通车”安全到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依托。为此,北湖区建立了三个“平台”:一是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楼栋(小组)为网络的四级工作平台,实行一站式、代办制、承诺制服务,实现了便民服务。二是以“百名书记千名干部万名党员”进基层察民情解难题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平台。区领导和区直单位100多名党组织书记分别到各自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蹲点访民情解难题,全区1000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到所在单位联点帮扶的村(社区)报到走访,10000多名普通党员设岗定责、领岗履职,共提供各种服务30000项次,解决各类难题3521个。三是以数字化为依托的信息平台。建立了《北湖政务网》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北湖党建网》党员教育平台、《红网北湖手机报》党内信息互通平台、《北湖党员学习微平台》等即时互动平台。一方面,以方便快捷形式告诉群众我们做了什么、群众什么可以做;另一方面,也畅通了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实现了服务的良性互动,确保服务全方位无死角。

  健全“按章行驶”的安全制度。要想“惠民直通车”在“最后一公里”上“按灯行停、按线行驶”,必须有一套高效运行的“交通规则”。北湖区大力推行以群众有干部联系卡、干部有民情日记、单位有民情台账,为民办事定办理责任人、定办理要求、定办结时限,为民服务实绩领导评、群众评、上级组织评为主要内容的“三有三定三评”工作法,明确了在“最后一公里上领导干部的职责和要求、服务人员的服务行为和规范、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步骤和程序、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监督检查措施,着力引导党员干部把心思放在知民情上,把精力放在解民困上,把功夫下在暖民心上,实现了为民服务的常态长效。北湖区在郴州大道、五岭大道、107国道绕城线、X090线建立了50个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建好了“最后一公里”的“样板路”。在16个乡镇街道和184个村(社区)建立了党代表工作室,要求党代表轮流接访群众,缩短了“最后一公里”距离。

  增强“补给站”的服务保障。北湖区把人、财、物重点向基层倾斜,确保“最后一公里”有人管事、有能力办事。从机关选派了125名干部到农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科级特派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队员等;从高校选聘36名大学生到村任职,着力帮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幅度提高村(社区)运转经费,农村不低于6.5万元、社区不低于30万元,让村(社区)干部从“化缘”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服务中。面向村(社区)选拔公务员,提振了村(社区)干部走好“最后一公里“的精气神。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欧阳建华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