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着力解决县乡村三级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获得了人民群众满意的喝彩。
立足“零距离”服务。民生服务“面对面”。深入研究上级各项惠民政策,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深入实施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好供水、就业、住房、就学、城区道路提质改造、城乡农贸市场改造、“五小”水利工程、第二轮农(城)网改造升级、食品安全、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等十件民生实事,明确责任单位、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一批民生项目落地开工、建成惠民。产业服务“实打实”。着力培育壮大新兴工业,打造一批产业集群、标志企业和一流园区。采取县级领导包项目,部门干部驻项目等措施,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零距离”服务。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总调度、分管县级领导靠前指挥、项目指挥部全力跟进、单位一把手和项目服务工作队一线服务的机制,及时为重大招商项目排忧解难,加快建设进度。发展保障“点对点”。通过政府投资、融资代建、融资租赁、政府购买服务或BT、BOT、PPP、发行企业债券等模式,破解资金瓶颈。创新征用地机制,有效盘活存量土地,扩大增量土地,破解用地瓶颈。整合培训资源,实行订单式用工培训,破解企业用工瓶颈。
立足“零缝隙”服务。建好一个服务平台。以数字城管为突破口,加快智慧城市创建步伐,把原先由各部门牵头建设的若干个服务平台,逐步整合到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三位一体”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便民服务效率。整合部门职能,将审批职能、审批项目、审批人员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并对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到位,确保入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事办得快、办得好”。畅通一张服务网络。将县城各街道社区科学划分为若干个块状网格单元,逐步将城管、交通、公安等社会事务管理功能纳入网格中,由党员干部充当网格服务员,每月定期走访农户和社区居民,完善民情收集、民情分析、民情恳谈、联合调处、民生服务等制度,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开展民生服务,逐步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配强一支服务队伍。各行各业、各职能部门都要成立一支便民服务队伍,发挥职能优势和专业特长,定期走村入户服务。乡镇、村应整合农技、农机、农经等专业技术人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以及村(社区)委会成员等,成立基层服务、专业服务、社会化服务三支队伍,协同开展工作。
立足“零投诉”服务。换位思考听民意。按照记录一本民情日记、开展一次宣讲活动、搭建一次联动服务、组织一次民主恳谈、化解一批矛盾纠纷、落实一批实事工程等“六个一”要求,由县镇领导带头,推动县镇两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基层蹲点”活动,深入基层,了解下情。进组入户访民情。在原有“联镇包村”的基础上,推行联组包户制度,实行县级领导联村(社区),乡镇班子成员联组、干部联户,串家门、访民情,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通过采取分片现场办公、巡回现场办公等方式,变“坐等接待”为“上门服务”,尽最大努力解决“反映在面上”的问题。化解难题解民怨。深入开展以“民生工程”、社会管理创新、优化经济环境、加强城乡交通秩序整治和“打黑除恶”和打击“黄赌毒”“村痞地霸”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立足“零缺陷”服务。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常态化。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一个乡镇、一个重点企业、一个重点项目、一个行政村、一个社区等“五个一”工作制度,并结对帮扶生活困难群众和党员,切实做到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民生。征求基层、群众意见多样化。通过设置意见箱、公开热线电话、电子信箱等,印制便民服务手册,完善驻村蹲点工作机制,抓好驻村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村支“两委”队伍建设,使干部服务和群众需求直通到点,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民情日记制度化。将记录民情日记作为检验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与群众谈心等方式,将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如实记录,及时化解,使“民情日记”真正起到对症下药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作用。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周新辉
编辑:闵美颖